"如何獲得一個高效、無副作用的藥物是一個非常有趣和迷人的話題。本書的核心思想是從分子水平的結構修飾來改變化合物的活性和類藥性。究其原因是:化合物結構在與蛋白質及物理環境相互作用時,分別體現了其生化性質和物理化學性質,這些性質又共同決定了其在動物或者人體體內環境下的治療活性和類藥性。因此,貫穿全書的線索是構效關系和構性關系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且書中引入了目前比較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內容,它大大加快了新藥設計的速度,節省了新藥創制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藥物學家能夠以理論為指導,有目的地開發新藥。同時,綜述了四個著名天然產物如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紫杉醇類抗癌藥物、青蒿素類抗瘧疾藥物的結構改造案例。最后通過介紹藥物專利內容,包括專利的布局思路和侵權認定基礎知識,旨在讓藥物開發研究者認識到保護化合物的新穎性、創造性對于藥物專利的授權和對抗無效訴訟的重要性。
本書可以作為全國高等理工科院校藥學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從事新藥研究和開發的科研人員參考。"
"梁建華,藥學博士點責任教授,現任北京理工大學新藥創制與綠色合成研究所所長。2004年獲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博士學位,曾在普度大學藥學院、明尼蘇達大學藥學院公派訪學。研究方向為重大疾病相關的新藥創制,包括抗耐藥菌、抗炎、抗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藥物設計與開發。
于明加,北京理工大學新藥創制與綠色合成研究所特別副研究員。2019年獲得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博士學位,曾在北京化工大學和烏普薩拉大學聯合培養下從事醫用多糖設計與合成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方法,開展基于藥物與受體三維結構的藥物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