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非裔美國人來說,1980年代是極其重要的十年。在崩潰、犯罪與城市破壞的背景下,他們目睹了里根革命吞回了民權運動的眾多成果。然而即便如此,黑人藝人、運動員和活動分子們日益成為了主流人物。在這一快進式的、編年體回憶錄中,這部“全美最優秀的黑人作家所寫的黑人音樂書籍”(《新聞周刊》)檢視了從比爾·考斯比到克拉倫斯·托馬斯,從奧普拉·溫弗瑞到路易斯·法拉可罕的各色人物,探究了第一首說唱單曲、艾滋病和尤瑟夫·霍金斯謀殺案等眾多熱點。《后靈魂年代的美國》一書極具說服力地回顧了那個十年以及它對非裔美國人的生活與美國文化所產生的影響。《后靈魂年代的美國》由尼爾森·喬治編寫。
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美國黑人的歷史進入了嶄新的時期。在五六十年代平權運動的努力之下,非裔美國人開始以政治人物、廣告明星、流行歌手等身份參與公眾生活,享有了公民的權利,但是這些進步并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給黑人帶來實際益處。《后靈魂年代的美國》作者尼爾森·喬治,邁克爾·杰克遜的傳記作者,美國著名記者和文化批評家,以“后靈魂”這一術語來指稱這一百般曲折、矛盾、動蕩不斷,時常彌漫著恐怖的歲月。本書以編年的形式,回顧了80年代流行樂、政治、體育、媒介等領域的文化現象,為我們展示分析了美國黑人群體中的發明創造、事跡現象以及流行趨勢最終是如何塑造著美國其他族裔的生活的。
當地老百姓稱他為“索命者”,仿佛他是床頭恐怖故事里某位令人毛骨悚然的神秘人物。在全國大部分地方,人們稱他為亞特蘭大弒童者,是殺人魔頭,據說從1979年夏天至1981年6月21日被逮捕期間,他謀殺了28人,年齡從7歲至27歲,所有受害者均為黑人。他的母親菲爾和父親荷馬給他取名為韋恩·B,威廉姆斯(WayneB.Williams);23歲時他長大成人了,面帶倦容,膚色偏淺,一心想在演藝圈謀份行當。威廉姆斯如果算不上全國第一,至少也是最著名的連環兇殺案禍首,雖然他只被指控謀殺了27歲的納撒尼爾·卡特(NathanielCater)和21歲的杰米·雷(JimtmyRay),兩名死者的尸體漂浮在恰達河齊河的水面上時被人們發現。為了抓獲兇手,成立了由110名人員組成的特別行動組,其調查員呈遞了一份書面證詞,稱威廉姆斯可能與大部分其他謀殺案有關,但是同時又說,這兩項謀殺案是最不利于他的指控。1982年2月27日,威廉姆斯被判謀殺罪名成立。除了這幾樁謀殺案對亞特蘭大有巨大影響之外,80年代很少有事件會對一個城市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了。從70年代初開始,亞特蘭大就號稱是“新南方”的首都、“一個繁華得忘記了恨意的城市”。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亞特蘭大實行晚上7點到早上6點的全城宵禁,接連發生的謀殺案以及四下蔓延的種種傳聞實在讓父母孩童們驚恐不安。有關“殺人案的罪魁禍首是3K黨,或是白人集權主義者”的傳聞弄得整個亞特蘭大人心惶惶,更是加深了黑人群體中本來就根深蒂同的仇視白人情結。對一些人來說,這些兇殺案是南方中心城市里抵抗黑人晉升和權力上升的恐怖運動。一些人紛紛揣測,亞特蘭大的首位黑人市長梅那德·杰克遜(Maynard Jackson)以及他的后繼者安迪·楊格(AnclyYoung)能否抵制住這股運動,避免種族暴亂,因為這樣的事件很有可能會牽扯出種族陰謀活動。威廉姆斯最終被逮捕后,種種疑慮四下散布開了。許多人認為他不過是替罪羔羊,真正的兇手仍逍遙法外。卡蜜爾·貝爾(CarailleBell)是九歲孩童尤瑟夫·貝爾(YusefBell)的母親,也是“制止弒童委員會”的創始人,她稱威廉姆斯的審判是“袋鼠法庭”。在長達九周的審訊過程中,公訴人從十件案件中找尋證據,試圖從中證明一個相仿的犯罪模式,從而把威廉姆斯與十二名受害者聯系起來,而這主要通過把從受害者身上找到的細小纖維和小狗的毛發,與從威廉姆斯家中采集的物品進行匹配。一些案件巾,有看見威廉姆斯與受害者在一起的目擊證人。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特地趕來亞特蘭大,為《花花公子》(Playboy)寫文報道這樁案件,他把隨后寫成的文章改寫成了書,即《不為人知的證據》(Evidence of Things NotSddn)。他在書中寫道:“被告的辯護律師被團團圍困,更要命的是,他們還起了內訌,這樣的辯護難免是要落人為他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中的。他們的法律義務是要為客戶辯護,推翻雙謀殺的指控。然而,公訴人對這樁雙謀殺指控根本提不起興趣,而且,他們是不是在審理案子還不好說。威廉姆斯是被當做屠殺群眾的罪犯在審理,這樣的指控本沒有合法性,又何來法律辯護呢。”威廉姆斯的定罪讓大部分由黑人組成的亞特蘭大政治階層能趕緊息事寧人,整個城市把注意力轉向了地鐵系統的完善、大型空巾客運終端的升級,以及世紀末舉辦奧運會的籌備工作上。然而,大部分受害者家庭永遠也沒法完全相信,威廉姆斯是所有案件的兇手,而且威廉姆斯本人也從沒承認過任何一樁指控。朝氣蓬勃的亞特蘭大,這個國內黑人政治機器運行最通暢的城市之一,它還來不及回首這些案件的種種疑團,就馬不停蹄地朝前方奔去了。在亞特蘭大之外,最惹人注目的全國性事件就是聯邦政府不再是民權運動的公訴人及擁護者了,他們脫手責任的速度極為迅速。這一年里,里根總統解除了阿瑟·費林明(ArthurFlemming)作為美國民權運動委員會的主席之職,任命黑人保守人士小克拉倫斯·彭德爾頓(Clarence PendletonJr,)接替他的工作。彭德爾頓是80年代中出現的眾多黑人保守人士中的一員,他們會在有關種族的全國性對話中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會成為媒體的寵兒、身負重任的權力中介。然而,他們中很少有人能通過選舉任職。與政府的保守主義傾向相一致的是,在里根任職的頭一年里,許多影響著少數族裔的聯邦指令也廢止不用了。美國勞工部宣布,對承包商競標聯邦項目有影響的平權行動中的相關規定可以放松執行。美國司法部宣布不會再要求雇主嚴格執行平權行動相關規定,或是要根據配額進行招工,同時還宣布,學校種族融合不再作為一項抵制公立學校種族隔離的政策了,稱學校種族融合制度“效率低下,而且極為不公正”。P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