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沉思錄:頂尖設計專家Jon Kolko的經驗與心得(原書第2版·典藏版) [美]喬恩·科爾科
定 價:¥69
中 教 價:¥41.40 (6.00折)
庫 存 數: 46
本書由交互設計領域的思想領袖Jon Kolko所著,是交互設計領域的里程碑之作。本書完美地將當代設計理論和研究成果融入交互設計實踐中,將對交互設計的闡釋和分析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書重點闡釋了對交互設計領域的理解和洞察,以及人與科技之間的聯系。作者通過引人入勝的內容實現對設計師的教化,幫助設計師教化商業人士,同時確立交互設計在商業領域中的地位。本書不但探討了經濟局面的變化、互聯性的增強和全球化的科技普及如何影響針對人類行為的設計活動和設計本身,而且對交互設計的定義進行了更好的闡釋,主要涵蓋三個方面:其一,交互設計涉及的各個知識層面;其二,交互設計作為以人為本的學科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其三,交互設計師在實踐當中獲得的經驗和采用的方法與手段。此外,本書還討論了(設計)語言、觀點和話術在產品、服務和系統的設計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介紹了交互設計師處理關乎行為和時間的復雜問題的過程,該過程包括構造大量的數據、考察用戶、嘗試為隨時間不斷演化的人類行為提供支持等。
·交互設計領域的扛鼎之作,交互設計領域思想領域多年經驗結晶·完美地將當代設計理論和研究成果融入交互設計實踐中,將對交互設計的闡述和分析推向了新的高度,為整個領域帶來了極具號召力的觀點。
譯 者 序關于本書本書的要義作者已經闡述得足夠清楚,這里不再贅述。翻譯是閱讀、解讀和轉述的過程,因此,譯完本書之后,我不但是譯者,還成了斤斤計較、咬文嚼字的讀者。最想說的不是作為譯者的譯后感,而是作為讀者的讀后感。本書的特點,總結起來大概有三點。其一,氣勢恢宏,讓人將大局觀盡收眼底。作者以其豐富的經驗、驚人的洞察力和歸納能力對交互設計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透視和反思,在設計這一大主題之下將多個相關領域中的概念、理論和實踐經驗串聯起來,讓人讀后有種蕩氣回腸的感覺和勇于把握大局觀的氣魄。其二,旁征博引,讓人大開眼界。任何領域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學科的交叉不可避免。作者旁征博引,把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諸多領域中的概念、思想、人物和觀點拿出來對比、類比、舉例和批評,努力把設計范疇內各種相關信息在最恰當的時機展現給讀者,一方面放手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含義,另一方面又謹慎地用自己的觀點來引導讀者。其結果就是,讀者被給予了足夠豐富和強大的思想武器,可以與作者站在相同的高度,共同探討設計的本質。其三,觀點鮮明,鏗鏘有力。對于設計,作者抱有更崇高的理想和愿景。作者在無情地批判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同時,用有說服力的論點和強烈的感情向讀者高聲吶喊:設計的抱負不應限于表面的浮華和花里胡哨的時尚。設計能夠,也應該做得更多,設計的終極目的是創造更美好的世界,設計師肩負著極其巨大的責任。作者的大局觀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高瞻遠矚。作者的旁征博引給了我們更多的閱讀線索(比如我情不自禁地把作者引用過的Citizen Designer和Cradle to Cradle等書找來研讀,且受益匪淺),并教會我們思辨地看待事物。作者的鮮明觀點不但發人深省,而且為我們指明了設計領域的發展方向。無論是作為經驗豐富的設計專家,還是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作者都通過本書給予了我們最寶貴的東西智慧和思辨能力。作為被作者的觀點深深吸引的譯者,我強烈推薦本書讀者持續關注作者發表的文章(通常發表在wwwjonkolkocom和 wwwac4dcom上,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業內期刊Interactions Magazine),并閱讀作者的其他著作(Exposing the Magic of Design: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the Methods and Theory of Synthesis以及Wicked Problems, Problems Worth Solving: A Handbook and A Call to Action)。因為設計無處不在,所以本書越發顯得價值巨大,值得任何涉獵設計領域的人士閱讀。致謝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給了我翻譯這本佳作的機會,我非常珍惜。感謝各位編輯對我的鼎力支持,這本譯作的精彩理所當然有你們的貢獻和功勞。感謝我的愛人于沛娟支持我接下翻譯工作,容忍我在翻譯期間放棄了本可以伴她左右的業余時間。她的鼓勵是我堅持的動力。交流與反饋信、達、雅是翻譯工作至高無上的境界,也是我努力實現的目標,然而限于翻譯能力與水平,我對原書內容的理解、解讀和翻譯難免會有疏漏與錯誤。勘誤和改進是譯者的責任和義務。我期待與讀者進行交流,渴望獲得您的反饋。toidbookcn@gmailcom 和 toibookcn@gmailcom 是專門為本書設立的電子郵箱,歡迎您把任何對本書的意見、建議和批評發送至此。weibocom/kingofark是我的微博,noahark@gmailcom 是我的個人電子郵箱,我很樂意與您進行交流。另外,我還在豆瓣小組 http://wwwdoubancom/group/jonkolko/ 上負責本書的勘誤和改進工作,也歡迎您參與小組的討論。方舟(K][NGofARK)引言這是一本旨在審視交互設計理論并推進其發展的專業書籍。在探討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的現有書籍中,有一部分探討的是設計在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中的角色。人機交互是一個被認知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所限定的領域,因而這些書籍在描述設計的本質時,經常將其與屏幕上的用戶界面設計聯系在一起或者強調界面上出現的特定元素,或者檢視創建界面的最佳實踐、啟示和指導原則。這類書籍頻繁出現在教授計算機科學的院校里,被作為教科書使用,供有興趣了解人類行為及其影響的工科學生研習。另外一些探討設計本質的書籍則關注作為二維、三維甚至四維形體創造的設計。這類書籍考察元素的各種形狀、組合或布局的美學價值及情感價值,用實例來解釋設計的取舍原則,比如展示實體產品、演示特定的交互性部件,或者以繪聲繪色的方式重點展現設計成果的美感和優雅度等。這類書籍經常出現在設計、藝術類院校里,用來描繪特定藝術文化運動至高的歷史地位。然而,幾乎沒有幾本書在探討技術和形式(form)之間的語義關聯(semantic connection)問題。這些關聯源自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可被看作交互(interaction)。歸結起來,正是這些交互組成了使用產品的行為。這些關聯也越來越強烈地暗示著稱為設計的這個領域是與科學、藝術研究齊肩且正統、獨立的研究領域。本書描述交互設計的方式,是在理論和概念層面上考量和反思交互設計這門學科。我完全明白,交互設計實踐者可能會覺得本書視角頗高、學術味重,或者看起來缺乏實效性,沒有可以立即可用的實用內容。本書不提供能在工作中立即可用的東西,不談如何運用設計,不談如何通過設計來獲得合理的經濟效益,也不談如何編寫代碼創建交互設計原型。這些方面,現有的其他書籍已經講得相當棒了。本書的第一大目標是更好地詮釋兩個問題:其一,什么是交互設計;其二,為什么交互設計很重要。本書給出了交互設計的一種定義,同時涵蓋交互設計領域的各知識層面、交互設計作為一門人本(humancentered)學科的概念基礎,以及交互設計實踐者在日常實踐中采用的具體做法。本書的第二大目標是為交互設計師提供必需的語匯,以便大家將自己的工作知識化,這樣既方便大家描述工作,又方便大家與他人溝通,包括與其他學科領域從業者、大眾媒體、政客以及決策者等溝通。倘若沒有這些必要的語匯,我們對科技人性化的倡導就可能在科技演進的步伐中遭受冷遇。本書的第三大目標是提出交互設計脫離商業桎梏而獨立存在的可能性,讓所有交互設計師認識到,我們的工作領域與醫學、政策學(policy)、法律等其他知識構造健全的領域一樣,有助于塑造和改善我們的文化。只有具備強健、豐富的知識,才能解決復雜問題,才能在技術調研時應萬變,才能具備人類體驗同理心。要解決困擾人類的社會性難題并且使科技人性化,具備這種知識性的洞察力是最為理想的。創建好看的界面恐怕是對這一關鍵能力最膚淺也最普遍的濫用。各行各業的設計師都為其在業界中的弱勢地位而嘆息我們聲稱自己的專業被誤解了,獲得的報酬過低,還被狹隘地看作搞效果的(stylist)或玩像素的(pixel pusher)。如果我們真是搞效果的風格設計者,那么理當因制造一種瞬時、輕快的短暫視覺感受(即風格)而獲得報酬。但交互設計并不關乎轉瞬即逝的美學。借由很酷的Flash界面來界定交互設計與借由財會學科來界定戰略性業務拓展一樣嗎?答案是:完全不一樣。交互設計師的使命是觀察人類,以及在眾多復雜想法中尋求平衡。交互設計師要考慮問題的兩個極端:最大的和最小的、概念層面的和實效層面的、人類層面的和技術層面的等。交互設計師是行為的塑造者。行為(behavior)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乍看之下,用其來限定單獨一個專業領域似乎有點偏激,但交互設計終究已經作為專業領域出現了。當把交互設計應用于商業領域時,由此形成的專業所涵蓋的內容就包括了信息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的復雜性、以人類學視角理解人類的欲望、可用性工程的利他性本質,以及對話(dialogue)的創建等。盡管目前商業領域有對交互設計的需求(也許其目的正是實質性地拉動業務發展),但是交互設計的價值不在于創造利潤。交互設計能創造利潤純粹是巧合,其真正的價值在于推進人本設計的發展以及創造社會性框架。前者能提高日常生活質量,后者供人體驗設計。
喬恩·科爾科(Jon Kolko)是交互設計領域的思想領袖,他的理想是通過設計和設計教育來改變社會。他對交互設計的研究和實踐涉及眾多領域,如消費類電子產品、移動、互聯網、供應鏈管理、需求規劃、客戶關系管理……為推動交互設計這門學科的發展與演進做出了卓越貢獻。 他是奧斯汀設計中心(AC4D)的創始人,致力于為《財富》500強企業提供設計相關的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他的客戶包括AT&T、HP、Nielsen、Bristol-Myers Squibb、Ford、IBM、Palm等知名企業。他曾擔任Thinktiv的設計策略執行總監,負責設計和交付能引起情感共鳴且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在此之前,他還曾擔任設計公司Frog的首席設計師、《Interactions》雜志的總編和Interaction Design Association(IxDA)的董事。此外,他還曾擔任薩瓦那藝術與設計學院交互設計與工業設計專業的教授,負責教授該專業的本科及研究生課程。
目錄譯者序引言概述第一部分 過程與方法第一章 思考人的問題設計過程定義設計問題或機遇發現隱藏的欲求、需求和欲望工作環境中的實境調查焦點小組與競爭分析綜合、建構和精化深沉的反思直覺的角色設計在把握大局觀中的角色第二章 管理復雜性旨在產生有用信息的數據構造過程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將第四維度(時間)納入考量進行設計用Affinity Diagram組織數據用Concept Map可視化系統用流程圖展示決策過程用Ecosystem Diagram展示接觸點用Journey Map體現交互序列第三章 說服與溝通組織內的說服行為組織外的游說設計制品蘊含著文化說服的道德標準第二部分 文化與責任第四章 體驗與真實性從人工制品到體驗的轉變體驗所包含的挑戰現實挑戰主導整個體驗真實性體驗中的時間美學第五章 詩意、精神和心靈真誠的交互探究專注對細節的關注第六章 判斷和轉化不良行為可用性和影響力判斷、框架和倫理道德拒斥可用性Discursive Design我們對設計什么的選擇運用設計轉變不良行為第七章 詭異問題理解詭異問題為形成沖擊性影響而設計金字塔的底端醫療、衛生保健和教育中的設計拒斥經濟目標和經濟結構設計的教育問題為他人設計和協同他人設計總結術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