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城:誰在引領強城時代 陳憲 夏立軍 鐘世虎 等
定 價:¥69
中 教 價:¥41.40 (6.00折)
庫 存 數: 29
創新之城,向新而興。誰在引領強城時代?如何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本書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為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全球27個城市的創新畫像,并立體化、多維度深度分析了中國創新第一城深圳的創新密碼、創新生態與創新模式。圍繞中國城市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從創新中獲得增長新動能,書中重點探討了城市創新力之源何在,大學、資本如何激活城市的創新之力,以及如何打造城市的創新空間,用品質生活把人留下來。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主編深度解析城市高質量發展熱點話題誰在向新而行,引領強城時代?如何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城市創新力之源在哪兒?大學、資本、知識與科技如何激活城市的創新力?如何打造城市的創新空間,用品質生活把人留下來?本書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為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全球27個城市的創新畫像,并立體化、多維度深度分析了中國創新第一城深圳的創新密碼、創新生態與創新模式。為各地應如何加快城市經濟建設,從創新中獲得增長新動能,建設強城時代的新質生產力之城提供了探索路徑。
前言城市是人類創新的搖籃,一磚一瓦都見證著社會文明的變遷和人類智慧的力量。在科技成為社會發展主題的今天,城市正站在一個全新的歷史交點上。如何把握機遇、直面挑戰,引領人類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是擺在所有城市面前的重要命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城市創新力,將城市打造成為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內核的創新之城,已經成為解決這一重要命題的有效方式和普遍共識。創新之城,意味著在這個城市里知識與產業形成了同頻共振知識是創新之城的靈魂,產業是創新之城的基石。城市里的科研機構、高等學府、學術平臺共同探索著未知的領域(詳細的內容請參見第五章)。知識的積累、傳播和應用為城市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于是,我們看到像北京、波士頓這樣的學術中心快速成長為重要的新興產業發展高地(關于這部分內容第二章中有詳細的講述)。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也為知識的更新和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知識與產業的這種同頻共振使得城市創新成為一種文化自覺,推動著城市的進步與發展。創新之城,意味著在這個城市里科技與生活已經深度融合科技是創新之城的動力,生活是創新之城的歸宿。從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從無人駕駛到遠程醫療,科技不再是實驗室里的高端事物,而是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的力量正在改變城市生活的方式和質量。街角的咖啡館正在成為新的創新空間(詳細的內容請參見第六章),以休閑式生活體驗為主題的創新空間重塑了城市的空間格局和創新版圖。科技與生活的深度融合使得城市創新成為一種社會體驗,帶給市民更多的驚喜和可能。創新之城,意味著在這個城市里企業與資本之間正在相互賦能企業是創新之城的身體,資本是創新之城的血液。從創業板到科創板,從獨角獸到瞪羚,企業正在成為城市創新的主體力量,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動力逐步轉化為所在城市的創新動力和創新活動。資本市場則為企業創新提供資金、信息和激勵(詳細的內容請參見第七章)。城市中大量優質的企業也為全球資本提供了廣闊的投資空間和豐富的投資機會。它們在創新之城完成了良性循環,形成完美閉合。企業與資本之間的相互賦能使得城市創新成為一種自然循環,帶給城市完整的創新生態和創新土壤。創新之城,意味著在這個城市里正演繹著中國與世界無縫對接的場景創新城市是不同政治體制下城市發展的共同邏輯,也是中國與世界合作的重要窗口。從技術創新到制度創新,從創新產品到創新服務,從理論創新到場景創新,中國正在依托市場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優勢走出一條獨特的創新城市路徑,深圳、北京、上海已經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之城(詳細的內容請參見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國與世界的無縫對接,證明創新是全球對話的共同語言,為全球城市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基礎和鋪墊。本書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關于城市主題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下是創作團隊人員的分工。第一章:陸銘。第二章:陳憲、戴躍華、李琦、杜瀟宇、李澤輝。第三章:陳憲。第四章:鐘世虎。第五章:許宏偉、彭沖。第六章:彭沖、王旭陽、岑燕、馮永恒。第七章:夏立軍、俞俊利、王泰、林歡、臧蓉、胡鵬波、宋怡寧、駱元灝。當前,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帶來國家間的相互博弈,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大城與強城之間的競爭。總的來說,創新是提高城市競爭力、解決城市問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最終依托。創新之城,正在引領下一個強城時代。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原執行院長,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和深圳行業研究院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的社會兼職是中國市場協會的副會長、上海市經濟學會的副會長。近年來他也非常關注創新創業、區域經濟體一體化等改革與發展問題,曾參加李克強總理主持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做了題為經濟企穩、動能轉換與雙創發力的發言。
目錄前?言第一章 何為創新之城1創新的特質 3用品質生活把人留下來 13第二章 從產業創新到創新之城 19全球創新之城新畫像 23誰在引領強城時代 47第三章 深圳,中國創新第一城 83中國創新和創新第一城的邏輯 85企業家創新、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92創新第一城的天時、地利、人和 98深圳的創新模式及其產業創新 104第四章 中國創新之城 111中國創新之城的形成邏輯 112中國創新之城的時空分布 119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力 132第五章 大學,與城市創新共舞 148創新之城中的大學 149大學如何引領城市的創新發展 166第六章 城市內創新的活力之源185 見面的魅力:為何見面對創新如此關鍵188品質生活點燃創新火花195咖啡館的魔力:城市空間結構與創新之緣198第七章 中國城市的創新力:資本的視角209 資本市場視角下的創新之城 214知識產權視角下的創新之城 227城市創新力之源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