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高職高專的課程改革,《計算機原理與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將原來計算機專業的兩大主要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和“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內容重新安排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系統地闡述計算機組成原理及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方法。全書共10章,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論、運算方法及運算器、8086 CPU、指令系統、匯編語言、匯編語言程序設計、中央處理器、存儲器系統、總線系統、輸入/輸出系統。
《計算機原理與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既可作為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成人高校、民辦院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同時還可作為非計算機專業人員學習計算機硬件方面內容的自學教材或參考書。
進入21世紀以來,高等職業教育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形勢。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豐富了高等教育的體系結構,突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順應了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需求,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對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2006年下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重視內涵建設,促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整體辦學水平提升,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質量優良、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任務要求。
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任職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而實施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教材建設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
為配合教育部實施質量工程,解決當前高職高專精品教材不足的問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與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在前三輪聯合策劃、組織編寫“計算機、通信電子、機電及汽車類專業”系列高職高專教材共160余種的基礎上,又聯合策劃、組織編寫了新一輪“計算機、通信、電子類”專業系列高職高專教材共120余種。這些教材的選題是在全國范圍內近30所高職高專院校中,對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策劃產生的。教材的編寫采取在教育部精品專業或示范性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中公開招標的形式,以吸收盡可能多的優秀作者參與投標和編寫。在此基礎上,召開系列教材專家編委會,評審教材編寫大綱,并對中標大綱提出修改、完善意見,確定主編、主審人選。該系列教材以滿足職業崗位需求為目標。
第1章 計算機系統概論
1.1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1.2 計算機的分類和應用
1.2.1 計算機的分類
1.2.2 計算機的應用
1.3 計算機系統
1.3.1 計算機硬件
1.3.2 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組成
1.3.3 計算機軟件
1.4 微機系統的性能指標
習題
第2章 運算方法及運算器
2.1 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
2.1.1 數值數據
2.1.2 非數值信息的表示法
2.2 定點數補碼加減運算
2.2.1 補碼加法運算
2.2.2 補碼減法運算
2.2.3 加減法運算的溢出處理
2.2.4 定點數的加減法電路
2.3 定點數乘除運算
2.3.1 原碼一位乘法
2.3.2 原碼一位乘法的邏輯實現
2.4 定點除法運算
2.4.1 原碼一位除法
2.4.2 原碼一位除法的邏輯實現
2.5 定點運算器的組成與結構
2.5.1 定點運算器的組成
2.5.2 算術邏輯部件
2.5.3 定點運算器的結構
2.6 浮點數的算術運算與浮點運算器
2.6.1 浮點加法和減法
2.6.2 浮點乘除運算
2.6.3 浮點運算器
習題
第3章 CPU
3.1 CPU的內部結構
3.2 寄存器結構
3.2.1 通用寄存器
3.2.2 段寄存器
3.2.3 專用寄存器
3.3 存儲器組織
3.3.1 存儲器的分段
3.3.2 存儲器的地址
3.3.3 邏輯地址的來源
3.3.4 存儲器結構
習題
第4章 指令系統
4.1 概述
4.1.1 指令系統的性能要求
4.1.2 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
4.2 指令格式
4.2.1 操作碼
4.2.2 操作數地址碼
4.2.3 指令字長度
4.3 尋址方式
4.3.1 立即尋址
4.3.2 寄存器尋址
4.3.3 直接尋址
4.3.4 間接尋址
4.3.5 寄存器間接尋址
4.3.6 基址尋址
4.3.7 變址尋址
4.3.8 隱含尋址
4.3.9 塊尋址
4.3.10 相對尋址方式
4.3.11 擴展變址方式
4.4 指令類型
4.5 指令系統
4.5.1 尋址方式
4.5.2 指令系統
習題
第5章 匯編語言
5.1 基本概念
5.2 匯編語言語句
5.2.1 匯編語言語句格式
5.2.2 操作數
5.2.3 運算符
5.3 匯編語言常用偽指令
5.3.1 數據定義偽指令
5.3.2 符號定義偽指令
5.3.3 段定義偽指令
5.3.4 結束偽指令
5.3.5 當前地址計數器($)與定位偽指令
5.3.6 過程定義偽指令
習題
第6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6.1 程序設計的基本步驟及 程序基本結構
6.1.1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步驟
6.1.2 程序流程圖
6.1.3 程序的基本結構
6.1.4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特點
6.2 順序程序設計方法
6.2.1 順序程序設計
6.2.2 DOS功能調用
6.3 分支程序設計方法
6.3.1 分支程序的結構形式
6.3.2 雙分支程序設計
6.3.3 多分支程序設計
6.4 循環程序設計方法
6.4.1 循環程序結構
6.4.2 循環程序設計方法
6.4.3 多重循環
6.5 子程序設計
6.5.1 子程序的概念
6.5.2 子程序設計方法
6.5.3 子程序應用舉例
6.5.4 子程序的嵌套與遞歸調用
習題
第7章 中央處理器
7.1 CPU的基本組成
7.1.1 運算器
7.1.2 控制器
7.1.3 CPU中的寄存器
7.1.4 數據通路
7.2 時序系統和控制方式
7.2.1 指令周期和機器周期
7.2.2 時序發生器
7.2.3 控制方式
7.3 指令的執行過程
7.3.1 基本功能的微操作
7.3.2 指令的微操作
7.4 組合邏輯控制器
7.4.1 基本原理
7.4.2 組合邏輯控制器的設計步驟
7.5 微程序控制器
7.5.1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7.5.2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念
7.5.3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結構
7.5.4 微指令編碼
7.5.5 微指令地址的確定方法
7.5.6 微指令格式
7.5.7 微指令的執行方式
7.6 流水CPU
習題
第8章 存儲器系統
8.1 概述
8.1.1 存儲器的分類
8.1.2 主存的技術指標
8.2 層次存儲器系統
8.3 主存儲器
8.3.1 主存儲器與CPU的連接
8.3.2 主存儲器的組成
8.3.3 隨機存儲器
8.3.4 只讀存儲器(ROM)
8.3.5 實用DRAM內存條簡介
8.4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8.4.1 概述
8.4.2 Cache的讀/寫操作
8.4.3 地址映像
8.4.4 替換算法
8.5 虛擬存儲器
8.5.1 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8.5.2 與Cache的比較
8.5.3 頁式虛擬存儲器
8.5.4 段式虛擬存儲器
8.5.5 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習題
第9章 總線系統
9.1 總線的基本概念
9.1.1 總線的分類
9.1.2 總線的規范
9.1.3 總線的優點
9.1.4 總線的性能
9.2 總線連接方式
9.3 總線控制
9.3.1 集中式控制
9.3.2 分布式控制
9.4 常用微機總線
9.4.1 系統總線
9.4.2 外部總線
習題
第10章 輸入/輸出系統
10.1 概述
10.1.1 接口的功能
10.1.2 I/O接口的基本結構
10.1.3 端口的編址方式
10.1.4 接口類型
10.1.5 數據傳送方式
10.2 程序查詢傳送方式
10.3 程序中斷傳送方式
10.3.1 中斷的基本概念
10.3.2 中斷處理過程
10.3.3 中斷屏蔽技術
10.4 CPU的中斷
10.4.1 CPU中斷的分類
10.4.2 中斷向量表
10.5 直接存儲器存取(DMA)方式
10.5.1 DMA的基本概念
10.5.2 DMA接口的功能和組成
10.5.3 DMA數據傳送過程
10.5.4 DMA傳送方式
10.6 通道控制方式
10.6.1 通道的基本概念
10.6.2 通道的功能
10.6.3 通道的類型
習題
附錄
附錄A 指令系統表
附錄B DOS功能調用
附錄C 匯編出錯信息
附錄D DEBUG主要命令
附錄E MASM保留字
參考文獻
目前比較流行的操作系統有UNIX操作系統、Windows操作系統和Linux操作系統。
(2)語言處理程序。語言處理就是將源程序轉換成機器語言的形式,以使計算機能夠運行,這一轉換是由翻譯程序來完成的,翻譯程序除了要完成語言間的轉換外,還要進行語法、語義等方面的檢查。翻譯程序統稱為語言處理程序,不同語言的源程序,對應有不同的語言處理程序。語言處理程序共有三種:匯編程序、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
①匯編程序。匯編程序把用匯編語言編寫的程序(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程序(目標程序),這一翻譯過程稱為匯編。
②編譯程序。編譯程序是把用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程序(目標程序),這一翻譯過程稱為編譯。
③解釋程序。解釋程序是邊掃描邊翻譯邊執行的翻譯程序,解釋過程不產生目標程序。解釋程序將源程序一句一句讀入,對每個語句進行分析和解釋,有錯誤隨時通知用戶,無錯誤就按照解釋結果執行所要求的操作。每次運行程序都要求源程序與解釋程序參加。
(3)服務支撐程序。服務支撐程序(亦稱工具軟件或支撐軟件)擴大了機器的功能,一般包括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編輯程序、鏈接程序等.
(4)數據庫管理程序。數據庫管理程序(亦稱數據庫管理系統)是管理數據庫的工具。所謂數據庫,就是能實現有組織地、動態地存儲大量相關數據,方便多用戶訪問的計算機軟件、硬件資源組成的系統。
數據庫系統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才產生并發展起來的,它是計算機科學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主要面向解決數據處理的非數值計算問題,目前主要用于檔案管理、財務管理、圖書資料管理及倉庫管理等方面的數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