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有其限度。作者詹姆斯·M.布坎南批判了無政府主義的烏托邦,指 出一個好社會允許個人得到他們所想 要的東西,對其的限制只能出自人們相互同意的原則。而社會如何達成對于 基本規則的共識,以及如果共識達不成會產生的后果,正是作者在書中要討論的內容。《經濟思想譯叢:自由的界限》提供法律起源的經濟 學解釋,采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來界定個人的社會權利。《經濟思想譯叢:自由的界限》出版的時候,即使是那些消息不夠靈通的政治哲學家和 政治理論家也都知 道了詹姆斯·M.布坎南的名字。這本書至少是為兩場論辯量身定做的。一方 面它推進、豐富了 “無政府理論探究”,也即當時是弗吉尼亞政治經濟學派的焦點興趣的論辯。另一方面,該書 參與了自約翰·羅爾斯1971年出版《正義論》后有關政治契約論的論辯,哲 學家、經濟學家和 政治科學家對政治契約論的討論正如日方中。本書一經出版,便在學術界引 起廣泛的反響。作 者也與羅爾斯、諾齊克一道被稱為新契約主義的三位代表人物。
《經濟思想譯叢:自由的界限》是經濟思想譯叢之一。全書共分10章,內容包括:社會中自由的基礎;立憲后契約——公共財貨理論;立憲契約——關于法律的理論;延長契約與現狀;“被統治”的悖論;作為公共資本的法律;懲罰困境;利維坦的威脅;超越實用主義——憲政革命的前景等。
詹姆斯·M.布坎南,出生于1919年,是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奠基人,在1986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現為喬治·梅森大學布坎南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總顧問。他的研究領域包括財政學、公共選擇和政治經濟學。主要著作有《同意的計算:立憲民主的邏輯基礎》(與戈登·圖洛克合著)、《民主過程中的財政》、《自由的限度》、《自由、市場與國家》等。
序
前言
1 開宗明義
無政府主義者的烏托邦
同意的計算
財產權的起源
平等地對待不平等的人
監管之人,誰人監管?
上帝,人和好社會
2 社會中自由的基礎
公共性和非經濟交互
權利和契約
“自然分配”
財產的出現
契約的違反
雙階段性契約
由少及多
3 立憲后契約——公共財貨理論
市場失靈和搭便車問題
交易和全體同意
全體同意,自愿主義及排除規則
非全體同意規則下的個人權利
小于全體決策原則下的間接契約
不受約束地偏離全體同意規則
配置與分配
4 立憲契約:關于法律的理論
個人差異
無政府式交互
解除武裝與財產權的產生
征服,奴隸制和契約
交易均衡和直接生產
逃避與強制
保護型國家和生產型國家
作為間接權利的規則
憲章混合體
5 延長契約與現狀
契約義務的倫理與經濟學
現狀中的契約性變遷
強行改變合憲權利
居先違約和現狀
現狀中權利的具體化
6 “被統治”的悖論
作為規則制定者的人
作為外部裁判的保護型國家
立憲后契約所體現的生產型國家
專家和民主
個人損失函數與過程性規范
推定契約的強制執行
強制者對契約領域的侵犯
7 作為公共資本的法律
法律與公共財貨
法律的效益與成本
憲政變革的協定
正式和非正式法律:倫理的角色
“公共惡”的產生
作為公共資本的法律結構
法律改革與現狀
8 懲罰困境
懲罰的成本
懲罰的時間維度
懲罰的策略或立憲維度
懲罰規則的一般性
懲罰的公共選擇
普遍規則的公共選擇
9 利維坦的威脅
維克塞爾式的全體同意
效益一成本約束下的多數投票
沒有效益一成本約束的多數投票
互投贊成票與少數利益
政治收入,官僚租及投票權
政治家的偏好與預算偏見
官僚租與投票權
脫韁的民主
超越憲政邊界
10 超越實用主義:憲政革命的前景
體制一憲政變遷和實用主義政策回應
混淆與挑戰
智識破產
契約論的復興
政治和公共哲學
民主制下的個人權利
權利的創設
結論
索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