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立足于設計學學科和中國本土飲食文化,關于食物設計研究的著作。本書首先對食物設計的概念與內涵進行了梳理、界定和探討。其次從設計應用角度切入,專門針對食物設計提出了“餐桌框架”維度模型,分別從官能、場景、關系、功能等方面闡述了食物設計的創新路徑。對食物設計范疇的外延,諸如藥食同源觀念、食品包裝、美食媒介設計、飲食器皿、餐飲空間逐一展開食物設計視域的分析。此外,還對美食非遺、食物主題、農創產品等在內的美食類文創產品展開了創意設計論述。同時結合價值共創理論和AIGC參與數字創意設計的視角探討了食物設計的創新趨勢、食物設計的數字化發展方向。最后,回歸到本土的巴蜀文化與天府文化視域,展開對川派食物設計的實踐與探索。
本書可供食物設計研究領域的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校設計學、旅游、食品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亦適合對食物創新與創作實踐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周睿,四川瀘州人,西華大學教授。西華大學教學名師、碩士研究生導師、西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第十三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家庫青年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四川宜賓五糧液精美印務有限責任公司外部董事,成都瀾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設計總監,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工業設計專家智庫首批專家,四川省教育廳研究基地工業設計產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學術橋評審專家庫成員。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主持各級縱向課題40多項。學術H指數和G指數在四川省設計學領域的學者中名列前茅。
楊子瑩,四川成都人,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休閑旅游學院教師。從事旅游農創設計、農旅商品開發、鄉村文創設計與開發等方面的教學工作,以及文化創意、食物設計與文化體驗方面的研究。目前發表論文5篇,主持有廳級項目1項。
高森孟,河南焦作人,現為四川旅游學院藝術學院教師,從事產品設計、文創設計、工藝美術等方面的教學工作。主持有廳級項目3項。曾在成都文旅集團工作兩年,于品牌文化部擔任設計主管崗位。具有5年多的文創行業從業經驗,其間設計開發的旅游文創商品產值超過百萬元。目前致力于探索文創產品、工藝美術的品牌視覺創新與插畫藝術視覺傳達研究。
第一章 食物設計的界定、內涵與勃興
第一節 飲食文化與食物 002
一、飲食文化概述 002
二、中國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004
三、食物:不僅僅是味道的歷史文化 009
第二節 食物設計的界定 010
一、食物設計發展現狀 010
二、學界研究現狀概述 011
三、食物設計的界定 017
第三節 食物設計的文化內涵與外延 020
一、食物設計的文化內涵 020
二、食物設計的外延意義 023
三、食物設計的當代語境 025
第二章 食物設計創新路徑與創意轉化
第一節 “餐桌框架” 030
一、思考創新路徑框架 030
二、構建食物設計體系 031
第二節 官能路徑 033
一、感官體驗與食物設計 033
二、視覺的角度 035
三、通感的角度 039
第三節 場景路徑 042
一、場景與官能的關系 042
二、基于場景的食物設計創新 044
第四節 關系路徑 048
第五節 功能轉遷 050
一、何為功能轉遷 050
二、功能轉遷的常見方式 051
第三章 外延與拓展:與食物相關的設計
第一節 藥食同源 064
一、食療與藥膳 064
二、藥食同源的當代發展 067
三、食物設計驅動藥食同源創新 069
第二節 食品包裝 073
一、促進飲食的目的 073
二、契合場景的需求 082
三、彰顯性狀的特點 087
第三節 美食媒介 090
一、新媒體美食體驗 090
二、美食信息視覺錘 095
三、美食菜譜與海報設計 096
第四節 飲食器皿 103
一、服務于飲食的餐具 103
二、食物作器 107
三、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餐具包容性設計 108
第五節 餐飲空間 111
一、飲食文化中的“境” 111
二、氛圍促社交之境 112
三、宏觀轉微觀之境 113
四、突破常規思路之境 115
第四章 美食文創產品
第一節 以食物為載體的文創產品 118
一、飲食品類進入文創開發視野 118
二、美食文創商品的體驗維度 120
三、美食文創設計切入點 122
四、美食非遺技藝融入美食文創 128
第二節 以食物為主題的文創產品 133
一、外觀仿真設計 133
二、材質置換創意 135
三、功能趣味表達 138
第三節 食物視角的農創產品 140
一、農創與農創產品 140
二、農創產品開發的旅游商品化 143
三、農創產品的食物設計 147
第五章 價值共創:食物設計趨勢
第一節 價值共創與體驗價值 152
一、美食創作中的價值共創 152
二、食物設計的體驗價值 155
三、飲食消費邁向體驗共創 157
第二節 生態價值觀下的食物設計 159
一、食品和化妝品包裝新規的限制與引導 159
二、《反食品浪費法》倡導厲行節約 160
三、食品創新趨勢:生態與環保的持久發展 166
第三節 面向社會的創新食物設計 168
一、賦予更多的社會責任 168
二、從設計創新到社會價值創新 170
第四節 AIGC參與數字化食物設計 173
一、數字科技與食物設計 173
二、AIGC參與食物設計創新 176
三、AIGC賦能食品發展 181
第六章 巴蜀飲食文化視域下的食物設計探索
第一節 探尋巴蜀文化 184
一、巴蜀文化與飲食文化 184
二、巴蜀文化脈絡探析 186
第二節 巴蜀文化概念的維度 188
一、巴蜀文化的地理空間維度 188
二、巴蜀文化的歷史文脈維度 189
三、巴蜀文化的飲食習俗維度 190
第三節 巴蜀飲食體驗文本研究 191
一、巴蜀飲食的網絡文本分析 191
二、美食視頻的詞頻分析 194
三、美食視頻的語義網絡分析 199
四、美食視頻的情感分析 204
五、飲食文化中的身份認同 206
第四節 川派食物設計實踐與探索 208
一、實踐目的與背景 208
二、設計主題:川派下午茶 209
三、設計方案呈現:川派飲食特色 212
參考文獻 215
謝辭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