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晨--記中共創辦的第一所大學(1922-1927)(紅色起點)
定 價:¥32
中 教 價:¥19.20 (6.00折)
庫 存 數: 1
本書圍繞五卅運動策源地上海大學的歷史,用紀實文學手法和生動通俗的語言,描述了上海大學這座紅色學府誕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在中國革命開端年代的起起伏伏;再現了上海大學師生在五卅運動中譜寫的悲壯序曲,留下北有五四運動之北大,南有五卅運動之上大令人熱血澎拜的紅色記憶;展現了上海大學以開放、創新、包容的氛圍培育堅實革命力量、孕育新生希望,為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做出了卓越貢獻,留下武有黃埔、文有上大的美譽。
李大釗、鄧中夏、瞿秋白、田漢、任弼時、李達、陳望道……這些在中共黨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你都能在上海大學的執教名單中找到;丁玲、劉華、李碩勛、陽翰笙、張治中、楊之華……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都曾是上海大學的學生。
這座以魔都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學,在20世紀20年代留下了武有黃埔,文有上大、北有五四運動之北大,南有五卅運動之上大的美譽。《上海早晨:記中共創辦的*所大學(19221927)》告訴你,上海大學,這座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所大學,有著令人激昂澎湃的紅色歷史。
楔子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晨,安徽宣城,水陽江邊碼頭,大批貨物整束待裝船。上午九點,日機二十余架如蝗蟲從天邊涌來,連續五個小時對宣城縣城關進行轟炸和機槍掃射。災民遍野,火光沖天,貨物或翻落水底或化為灰燼。
在轟炸中,有四個貨箱從此消失了。里面裝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第一所高校上海大學的大部分校史檔案。上海大學成立的六個年頭里,那些改變了中國的激烈往事,不知是化為了烈焰中紛飛的黑蝶,還是沉入了河底永恒的靜默。
吳越,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1983年生于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本科、新聞學碩士。先后擔任《文匯報》記者和《收獲》文學雜志編輯。業余從事文學評論與非虛構寫作。曾獲中國新聞獎及多次上海新聞獎、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編輯獎。
序章:三個年輕人/ 002
第一章閘北/ 008
1. 生米與熟飯/ 008
2. 總務長鄧安石先生/ 017
3. 最好的教員是瞿秋白/ 022
第二章西摩路/ 030
1. 三個系主任,三種政治傾向/ 030
2. 時應里的過街樓上/ 036
3. 天后宮血案/ 051
第三章小沙渡/ 058
1. 空氣中的電火花/ 058
2. 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宣傳機關/ 063
3. 工人階級中有無數的天才/ 067
第四章南京路/ 071
1. 葛嶺來信/ 071
2. 一個最重要的日子/ 075
3. 槍聲響起時/ 078
第五章龍華/ 089
1. 刀叢陣/ 089
2. 登上《泰晤士報》/ 093
3. 血腥的宴席/ 095
第六章在天涯/ 101
1. 師壽坊/ 101
2. 難怪他們當年自豪/ 108
3. 十年,歸去來/ 110
4. 化蝶與蝴蝶效應/ 115
附錄1上海大學烈士一覽表/ 118
附錄2上海大學大事記/ 120
主要參考文獻/ 148
后記:認/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