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學基礎理論研究》是“新聞十論”的總綱,由兩大部分構成。第一編“總論”從四個方面闡述新聞是什么:作為“文本”的新聞,著重于以本質主義、還原主義的思維方式揭示新聞的本體問題、本質問題;作為“中介”的新聞,著重于以關系思維的方式揭示新聞的功能問題、價值問題;作為“環境”的新聞,著重于以生態思維的方式揭示新聞制造的整體符號環境、信息氛圍的意義問題;整體視野中的“新聞”,從以上三個維度的整合與統一中形成對新聞的時代性理解。第二編是“新聞十論”各卷的導論或對核心內容的概括提煉。
本書是在“新聞十論”的基礎上,對“新聞是什么”做出的整體性的回答,是對“新聞學”學科基本理論的時代性回答,立足時代前沿陣地,對新聞學的“第一概念”——新聞——做出整體性的闡釋、時代性的說明,為新聞學的轉型發展奠定基礎。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學術思考的結晶,是“新聞十論”的導引書。
楊保軍 1962年10月生,陜西省富平縣人。
中國人民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7),教育部第二支持期“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22),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突出貢獻專家,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支持計劃”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大華杰出教學貢獻獎獲得者(2021),中國人民大學師德標兵(2021)。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新聞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曾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首席專家!秶H新聞界》副主編。
出版學術專著《新聞事實論》《新聞價值論》《新聞觀念論》《新聞規律論》等十余部。出版本科生教材《新聞理論教程》(2004、2009、2014、2019、2023)、研究生教材《新聞理論研究引論》(2009)。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一等獎獲得者,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獲得者,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獲得者,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二等獎獲得者,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首屆優秀教材獎一等獎獲得者。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新聞是什么
一、作為“文本”的新聞
二、作為“中介”的新聞
三、作為“環境”的新聞
四、整體視野中的新聞
第二編 新聞十論
第二章 新聞活動:貫穿新聞研究的紅線
一、新聞學科的地位與性質
二、新聞學的獨立性
三、理論新聞學的體系與結構
四、新聞理論研究的變化與趨勢
第三章 新聞主體:新聞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處
一、人人都是新聞活動者
二、“新聞主體論”的主導視野
三、新聞傳播主體的結構變遷
四、傳播主體與其他新聞主體間的關系
五、全球新聞共同體的可能
第四章 新聞本體:新聞實踐與理論的根源
一、追本湖源的理論訴求
二、“本體”與“本體呈現”的關系
三、“新聞本體”為新聞內容劃界
四、“新聞本體”與“新聞創制”的關系
五、理論應該承擔社會責任
第五章 新聞事實:構建新聞理論的基因
一、一個說不盡的論題
二、新聞理論的“基因”
三、點起或強或弱的“亮點”
四、“規規矩矩”在先,“自由自在”在后
第六章 新聞精神:人類新聞活動的靈魂
一、新聞精神論的學術追求
二、新聞本性是新聞精神的根源
三、為人民服務是新聞活動的總精神
四、新聞精神是新聞活動的靈魂
五、想得通、說得清、寫得好
第七章 新聞道德:優良新聞活動的基本保障
一、新聞活動是講道德的活動
二、優良的職業需要優良的道德
三、道德研究源于現實需求
四、構建“綜合新聞道德論”
五、道德理論是為了道德實踐
第八章 新聞觀念:新聞活動的主導思想
一、《新聞觀念論》的基本對象與核心問題
二、《新聞觀念論》的體系結構與基本內容
三、《新聞觀念論》的幾大核心觀點
四、《新聞觀念論》的方法論觀念
第九章 新聞真實:新聞的根基與生命
一、老而彌新的研究課題
二、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三、關鍵是完整實現新聞真實
四、新聞真實需要確證和檢驗
第十章 新聞價值:新聞主體創造的表現
一、《新聞價值論》的基本結構
二、效應論視野中的新聞價值
三、“雙重主客體”為核心的新聞價值關系
四、新聞價值活動是創造性活動新聞規律:新聞活動的內在機制
第十一章 新聞規律:新聞活動的內在機制
一、為實踐觀念提供正確的理論理念
二、普遍與特殊相結合的學術視野
三、《新聞規律論》的主要內容
四、規律研究是高難度的探索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