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建設生態文明和提升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隨著末端無害化處置壓力增大,生活垃圾管理重心需從注重末端無害化處理向源頭分類減量治理轉型,其基本原則是實現垃圾處置社會成本最小化。本書聚焦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治理的管理體制和政策工具,以計量收費政策為重點,從成本收益分析視角提出了契合中國行業特點、更具現實指導意義的生活垃圾收費理論,并將引入計量收費作為構建垃圾分類減量長效機制的核心內容;梳理了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與收費政策的動態演變,分析了不同征收方式對垃圾收費政策執行效率的影響;以北京市為案例,從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意愿與行為偏差、垃圾處置支付意愿、計量收費公眾接受度等多維視角深入探討了從定額收費向計量收費升級的社會基礎和潛在挑戰;在居民社區實地開展了生活垃圾計量收費試點和政策實驗,據此設計了北京市生活垃圾計量收費的管理體制;最后針對北京市提出具有全局性、層次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分類減量治理總體思路,重點是分步推進全領域生活垃圾計量收費政策的落地。
馬本,男,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與資源經濟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政府綠色低碳治理、生態環境管理體制、生態環境政策工具等。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在Ecological Economics、Energy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世界經濟》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二十多篇,出版專著三部,撰寫的咨政報告多次獲得中央領導肯定性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