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重慶市為例,參考相關地圖、筆記日記、報紙新聞、回憶錄、公文等資料,研究了重慶1891年到2011年120年間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動態變遷。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界,研究大致分為兩個“甲子”。第一個甲子,重慶在屈辱中開埠,經歷了軍閥混戰、國府西遷、重慶大轟炸、國府還都等重大事件;第二個甲子,重慶經歷了解放、城市接管、三線建設、“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直轄、西部大開發等重大事件。全書共分為9個章節,第1-2章簡要介紹城市空間變遷分段和歷史追溯;第3-5章介紹第一個甲子的城市空間變遷;第6-9章介紹第二個甲子的城市空間變遷。比較兩個甲子發現,重慶城市變遷就是中國社會變遷的縮影。第一個“甲子”,有過高潮,最終走向民生凋敝;第二個“甲子”,有過低谷,正在走向民族復興。同時,兩個甲子中的重大事件又不是孤立的。如重慶陪都時期留下的工業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來的“三線建設”決策,三線建設調整又為后來的重工業城市、“中心城市”埋下了伏筆。由此,我們會更客觀、公正地去評價城市規劃建設的經驗教訓。
郭歡歡【著】【中國】【現當代】
————————————————————
郭歡歡,河南安陽人,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后,現任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規劃監測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榮獲自然資源部高層次青年科技人才(國土空間規劃行業)稱號,兼任巫山縣首席規劃師。在《城市規劃》、《中國土地科學》、《地理科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第一章 從遠古走來(1891年前)
第一節 無城時代:湮滅的巴國/ 002
第二節 城墻修筑/ 007
第二章 重慶開埠(1891—1911年)/ 023
第一節 傳教、“救助”和考察/ 024
第二節 開埠與租界/ 036
第三節 開埠及其影響/ 045
第三章 艱難轉型之路(1911—1935年)/ 063
第一節 政治波動和艱難轉型/ 064
第二節 近代城市之路/ 078
第四章 陪都的繁榮與沒落(1935—1949年)/ 093
第一節 移駐重慶/ 094
第二節 重慶大轟炸與城市外延/ 111
第三節 從榮耀到落寞/ 166
第四節 落日余暉/ 185
第五章 城市恢復和社會主義改造 (1949—1964年)/ 203
第一節 城市接管和城市建設/ 204
第二節 計劃體制與城市管理/ 221
第六章 三線建設和曲折發展(1964—1978年)/ 257
第一節 三線建設/ 258
第二節 城市發展和城市建設/ 272
第七章 從改革開放到重慶直轄(1978—1996年)/ 283
第一節 經濟體制改革/ 284
第二節 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 308
第八章 中心城市之路(1997—2011年)/ 345
第一節 重慶直轄與西部大開發/ 346
第二節 城市轉型與國土空間規劃/ 354
第三節 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 372
尾聲/ 391
后記/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