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從誕生之日起,就與其他藝術密不可分。從跨藝術批評的視角進行詩歌研究,就是回到“博物館”的本意——“繆斯之所”,回到詩歌的原生狀態——詩樂舞合體,詩畫交融,就像現代藝術博物館通過聲色光影達到多模態、多媒介的傳播效果。讀者在欣賞詩歌的時候,學者在進行詩歌研究的時候,可以像在博物館參觀一樣,調動視聽多種感覺,充分發揮想象力,獲得更豐富的審美體驗和研究成果。當代歐美跨藝術詩學發展已有半個多世紀,《語詞博物館》一書對此進行系統研究,包括梳理學術史,探討學術熱點,總結借鑒歐美文藝理論,觀照中國詩學,進行批評實踐,對于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文藝學研究和藝術史研究與教學,具有顯著的理論價值和學術意義。
歐榮,英語語言文學博士,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國際教育學院-哈爾科夫學院院長。先后在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瑞典林奈大學訪學,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跨藝術跨媒介研究。主持國家社科項目五項,省部級課題兩項,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譯著、編著十余部,獲第二十屆浙江省哲社優秀成果一等獎。擔任國際跨媒介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外語言文化比較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等學術兼職。
上編理論爬梳
第一章 歐美跨藝術詩學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古典主義時期:從亞里士多德到賀拉斯
第二節 新古典主義時期:從溫克爾曼到萊辛
第三節 浪漫主義的藝術融合與白璧德
第四節 現代主義藝術觀與格林伯格
第二章 當代歐美跨藝術詩學
第一節 詩歌與繪畫
第二節 語詞與圖像
第三節 詩歌與音樂
第四節 詩歌與新媒體/多媒體
第三章 中西跨藝術詩學比較研究
第一節 中國古代跨藝術詩學
第二節 中國近現代跨藝術詩學
第三節 賦與藝格符換的比較研究
下編批評實踐
第四章 跨藝術詩藝的濫觴與承繼
第一節 從荷馬到彼特拉克
第二節《維納斯與阿多尼斯》中的“視覺藝術”
第三節《魯克麗絲受辱記》中的“畫中畫”
第五章 浪漫主義詩歌中的藝術畫廊
第一節 布萊克的詩畫合體藝術
第二節 濟慈:讓無聲之甕發聲
第三節 華茲華斯詩歌中的視覺意識與想象
第六章 現代派詩人的跨藝術書寫
第一節 里爾克詩歌中的繪畫藝術
第二節 克蘭的詩畫之橋
第三節 超越疲倦的布魯斯
第四節 舞動的藝格符換詩
第七章 當代詩歌的跨藝術轉換
第一節 《帕特森》與城市書寫
第二節 繆斯為何“令人不安”?
第三節 西詩東傳:從葉芝到趙照
第四節 中詩西游:《花木蘭》之旅
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