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心選取了世界各國海軍裝備的一百余種經典艦艇,包括大型水面艦艇(航空母艦、巡洋艦等)、中型水面艦艇(驅逐艦、護衛艦、瀕海戰斗艦等)、小型水面艦艇(獵雷艦、掃雷艦、巡邏艇等)、兩棲艦艇(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兩棲指揮艦等)和潛艇(常規動力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彈道導彈核潛艇等)等多個類別,對每種艦艇的研發歷史、綜合性能、主要優點、武器特點等方面均作了詳細介紹,并詳列了準確的技術數據表格。
本書內容結構嚴謹,分析講解透徹,圖片精美豐富,適合廣大軍事愛好者閱讀和收藏,同時也可以作為青少年的科普讀物。
本書是清華大學出版社重點推廣的兵器知識系列圖書,其具有如下明顯的特色。
·內容全面,經典不錯過從冷戰到現在,從歐美到亞洲,經典武器全盤收錄。
·文字簡明,理解更容易文字力求通俗易懂,減少生僻專業術語,讀者理解更容易。
·重點突出,記憶更深刻艦艇概況和優點置頂顯示,關鍵信息清晰醒目。
·結構清晰,搜索更簡單分章合理,排列有序,主次分明,一目了然。
·圖片豐富,閱讀更輕松圖片數量多、質量高,觀賞性和實用性兼具。
一本書匯集全球經典軍用艦艇,足不出戶了解現代軍事。
大型水面艦艇、中型水面艦艇、小型水面艦艇、兩棲艦艇、潛艇……從武器的角度了解現代海軍的戰略戰術。
前言
在海陸空三軍中,海軍是比較特殊的一個軍種。雖然不是每個國家都擁有海軍,但海軍強大的國家,整體軍事實力甚至綜合國力必然不弱。數百年來,從西班牙到荷蘭,從英國到美國,幾乎每個大國的崛起和發展都與海軍的強大、海權的鞏固息息相關。
在人類歷史上,各國為爭奪海洋權益而爆發的戰爭不勝枚舉,如英吉利海峽海戰、鳴梁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日德蘭海戰、萊特灣大海戰等,而納爾遜、李舜臣、尼米茲、哈爾西等眾多海軍名將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到了21世紀,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進一步加劇,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由此一來,因海洋權益而產生的國際糾紛也越來越多。
在這種局面下,海軍這一古老的軍種所肩負的責任也越來越重。為了維護本國權益、保衛海洋領土,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海軍的建設,而軍用艦艇作為海軍的主要作戰裝備,毫無疑問是重中之重。目前,各國海軍裝備的軍用艦艇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小各異,尤其是美國、英國和俄羅斯等海軍強國。這些軍用艦艇各司其職,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期間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本書精心選取了世界各國海軍裝備的一百余種經典艦艇,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掃雷艦、兩棲攻擊艦、攻擊型核潛艇、彈道導彈核潛艇等熱門艦艇均有涉及,每種艦艇的研發歷史、綜合性能、主要優點、武器特點等方面均有詳細介紹,并詳列了準確的技術數據表格。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全面了解近現代海戰武器的發展歷程。
本書緊扣軍事專業知識,不僅帶領讀者熟悉武器構造,而且可以了解武器的作戰性能,特別適合作為廣大軍事愛好者的參考資料和青少年朋友的入門讀物。全書共分為6章,涉及內容全面、合理,并配有豐富而精美的圖片。
本書是真正面向軍事愛好者的基礎圖書。全書由資深軍事團隊編寫,力求內容的全面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全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關于武器的相關參數還參考了制造商官方網站的公開數據,以及國外的權威軍事文檔。
本書由《深度軍事》編委會創作,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有陽曉瑜、陳利華、高麗秋、龔川、何海濤、賀強、胡姝婷、黃啟華、黎安芝、黎琪、黎紹文、盧剛、羅于華等。對于廣大資深軍事愛好者,以及有意了解國防軍事知識的青少年,本系列圖書不失為最有價值的科普讀物。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通過閱讀本系列圖書,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軍事素養。
《深度軍事》編委會,是由一群資深的軍迷組成的寫作團隊,主編曾經擔任鐵血論壇版主。曾經以筆名“鐵血圖文”以及“鐵血工作室”出版過20余本軍事類圖書。寫作團隊中的作者也有曾經在《艦船知識》、《輕兵器》等專業軍事雜志上發表過自作品的知名作者,還有多位曾經在國內知名出版社出版過暢銷軍事書的主創人員。
《深度軍事》正在打造全國一流的軍事圖書寫作團隊,力求創作出深受讀者喜愛的軍事圖書。
Chapter 01 軍用艦艇概述
軍用艦艇的發展歷程 2
軍用艦艇的主要分類 4
軍用艦艇的前沿技術 8
Chapter 02 大型水面艦艇
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12
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 16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18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22
俄羅斯“基洛夫”級巡洋艦 26
俄羅斯“光榮”級巡洋艦 28
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 30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32
法國“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34
法國“夏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36
意大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38
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42
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44
巴西“圣保羅”號航空母艦 46
日本“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 48
日本“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 50
印度“維蘭瑪迪雅”號航空母艦 52
印度“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54
泰國“查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56
Chapter 03 中型水面艦艇
美國“佩里”級護衛艦 60
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62
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64
美國“自由”級瀕海戰斗艦 66
美國“獨立”級瀕海戰斗艦 68
俄羅斯“獵豹”級護衛艦 70
俄羅斯“不懼”級護衛艦 72
俄羅斯“守護”級護衛艦 74
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 76
俄羅斯“無畏”級驅逐艦 78
俄羅斯“無畏Ⅱ”級驅逐艦 80
英國“公爵”級護衛艦 82
英國“謝菲爾德”級驅逐艦 84
英國“勇敢”級驅逐艦 86
法國“花月”級護衛艦 88
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 90
法國“喬治·萊格”級驅逐艦 92
法國“卡薩爾”級驅逐艦 94
法國/意大利“地平線”級驅逐艦 96
德國“勃蘭登堡”級護衛艦 98
德國“薩克森”級護衛艦 100
意大利“西北風”級護衛艦 102
西班牙“阿爾瓦羅·巴贊”級護衛艦 104
荷蘭“卡雷爾·多爾曼”級護衛艦 106
澳大利亞/新西蘭“安扎克”級護衛艦 108
日本“阿武隈”級護衛艦 110
日本“高波”級驅逐艦 112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 114
日本“金剛”級驅逐艦 116
日本“愛宕”級驅逐艦 118
韓國“浦項”級護衛艦 120
韓國“廣開土大王”級驅逐艦 122
韓國“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 124
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126
印度“塔爾瓦”級護衛艦 128
印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130
Chapter 04 小型水面艦艇
美國“復仇者”級掃雷艦 134
美國“魚鷹”級獵雷艦 136
美國“阿爾·希蒂克”級巡邏艦 138
美國“颶風”級巡邏艇 140
美國“短劍”高速快艇 142
俄羅斯“娜佳”級掃雷艦 144
英國“亨特”級掃雷艦 146
英國“桑當”級獵雷艦 148
法國/荷蘭/比利時“三伙伴”級獵雷艦 150
法國“斗士”級快速攻擊艇 152
德國“恩斯多夫”級掃雷艦 154
德國“庫爾姆貝克”級獵雷艦 156
德國“弗蘭肯索”級獵雷艦 158
德國“信天翁”級快速攻擊艇 160
德國“獵豹”級快速攻擊艇 162
意大利“勒里希”級獵雷艦 164
加拿大“金斯頓”級巡邏艦 166
澳大利亞“阿米達爾”級巡邏艇 168
瑞典“偉士比”級護衛艦 170
挪威“盾牌”級導彈快艇 172
Chapter 05 兩棲艦艇
美國“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 176
美國“哈珀斯·費里”級船塢登陸艦 178
美國“圣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 180
美國“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 182
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184
美國“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 186
美國“藍嶺”級兩棲指揮艦 188
美國“先鋒”級聯合高速船 190
美國LCAC氣墊登陸艇 192
俄羅斯“蟾蜍”級坦克登陸艦 194
俄羅斯“野牛”級氣墊登陸艇 196
英國“海神之子”級船塢登陸艦 198
法國“閃電”級船塢登陸艦 200
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 202
意大利“圣·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 204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 206
荷蘭/西班牙“鹿特丹”級船塢登陸艦 208
日本“大隅”級坦克登陸艦 210
韓國“獨島”級兩棲攻擊艦 212
新加坡“堅韌”級船塢登陸艦 214
Chapter 06 潛艇
美國“洛杉磯”級潛艇 218
美國“海狼”級潛艇 220
美國“弗吉尼亞”級潛艇 222
美國“俄亥俄”級潛艇 224
俄羅斯“阿庫拉”級潛艇 226
俄羅斯“亞森”級潛艇 228
俄羅斯“德爾塔”級潛艇 229
俄羅斯“臺風”級潛艇 230
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潛艇 232
俄羅斯“奧斯卡”級潛艇 234
俄羅斯“基洛”級潛艇 236
英國“特拉法爾加”級潛艇 238
英國“機敏”級潛艇 240
英國“前衛”級潛艇 242
英國“擁護者”級潛艇 244
法國“紅寶石”級潛艇 245
法國“凱旋”級潛艇 246
法國/西班牙“鲉魚”級潛艇 247
德國209級潛艇 248
德國212級潛艇 249
德國214級潛艇 250
以色列“海豚”級潛艇 251
瑞典“哥特蘭”級潛艇 252
澳大利亞“柯林斯”級潛艇 253
日本“蒼龍”級潛艇 254
參考文獻
Chapter 02 大型水面艦艇
在現代海軍中,仍在使用的大型水面艦艇主要是航空母艦和巡洋艦,它們的排水量在軍用艦艇中遙遙領先,在戰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目前,裝備巡洋艦的國家已經很少,而航空母艦則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
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專家點評
外觀造型 9.5★★★★★
局部細節 9.0★★★★☆
性能配置 9.5★★★★★
技術數據
研發單位 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
滿載排水量 100020噸
全長 332.8米
全寬 76.8米
吃水 11.3米
最高航速 30節
艦載機容量 90架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現役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在后繼的“福特”級航空母艦服役前,它一直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軍艦。
從排水量來說,“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現役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已超過10萬噸,而10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總排水量超過100萬噸。
武器裝備:24枚RIM-7“海麻雀”防空導彈、4座“密集陣”近程防御武器系統。
動力裝置:2具西屋A4W核反應堆、4座蒸汽渦輪發動機。
剖視圖
1961年,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服役后,由于其造價太昂貴,一度使美國停止繼續建造核動力航空母艦。直到1965年“越戰”爆發以后,美國國防部才又意識到核動力航空母艦無與倫比的持續作戰能力以及壽命周期成本效益。1968年6月,美國開始建造新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即“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首艦“尼米茲”號于1975年開始服役,第十艘也是最后一艘“布什”號則于2009年開始服役。“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前3艘和后7艘的規格略有不同,因此也有人將后7艘稱為“羅斯福”級航空母艦。不過,美國海軍對這兩種艦只構型并不做區別,一律稱呼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返回母港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采用封閉式飛機甲板,機庫甲板以下的船體是整體的水密結構,由內外兩層殼體組成。機庫甲板以上共分9層,飛行甲板以下為4層,飛行甲板上的島形上層建筑為5層。“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2具A4W核反應堆(總功率達191230千瓦)更換鈾燃料棒的頻率為13年,使其具有較好的壽命周期成本效益。“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防護設計相當優越,抵抗戰損的能力比“二戰”時期的美國主力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高出三倍以上。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裝備有4座升降機、4臺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出1架作戰飛機。該級艦可搭載90架艦載機,均是美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艦載機型,包括F/A-18“大黃蜂”戰斗/攻擊機、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E-2“鷹眼”預警機、MH-60“海鷹”直升機、C-2“灰狗”運輸機等。
在“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上空飛行的
F/A-18戰斗/攻擊機
俯瞰“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
專家點評
外觀造型 9.5★★★★★
局部細節 9.5★★★★★
性能配置 9.5★★★★★
技術數據
研發單位 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
滿載排水量 101600噸
全長 337米
全寬 78米
吃水 12米
最高航速 30節
艦載機容量 75架以上
“福特”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正在建造的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計劃建造10艘,服役后將取代“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成為美國海軍艦隊的新骨干。
“福特”級航空母艦的改良重點有三個主要方向,包括全面提升作戰能力,改善官兵在艦上的生活品質,以及降低建造成本。
武器裝備:2座RIM-162“改進型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2座RIM-116“拉姆”導彈發射裝置、2座“密集陣”近程防御武器系統。
動力裝置:2具A1B核反應堆。
“福特”級航空母艦是以目前美國海軍主力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基本概念為藍本,進一步改良而成的新艦級。這樣的漸進式改良手法,有助于大幅度降低新一代航空母艦的設計費用。首艦“福特”號于2009年11月開始建造,2013年10月下水,預計將在2016年內正式服役。二號艦“肯尼迪”號于2015年8月開始建造,預計2018年下水,2020年開始服役。三號艦“企業”號及其他同級艦計劃于2018年后陸續開始建造,最終完全取代“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與“尼米茲”級相比,“福特”級的設計更加緊湊,并且還具備隱形能力。“福特”級航空母艦有2座機庫、3座升降臺,配合加大的飛行甲板,能夠大幅提升戰機出擊率。“福特”級航空母艦采用新型A1B核反應堆,發電量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3倍,其服役期間(50年)不用更換核燃料棒。此外,艦員艙也有所改進,每個住艙都配有衛生間,艦員生活空間也更私密。“福特”級航空母艦的整體自動化程度較“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大大增加,有效地降低了人力需求。
“福特”級航空母艦配備了4具電磁彈射器和先進的降落攔截系統(含3條攔截索和1道攔截網),比傳統的攔阻索和蒸汽彈射器的效率更高,甚至能起降無人機。“福特”級航空母艦計劃搭載的艦載機有F-35C“閃電Ⅱ”戰斗機、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攻擊機、EA-18G“咆哮者”電子作戰飛機、E-2D“鷹眼”預警機、MH-60R/S“海鷹”直升機、聯合無人空戰系統(J-UCAS)等。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專家點評
外觀造型 7.5★★★☆☆
局部細節 8.0★★★★
性能配置 9.0★★★★☆
技術數據
研發單位 英戈爾斯造船廠
滿載排水量 9800噸
全長 173米
全寬 16.8米
吃水 10.2米
最高航速 32.5節
續航距離 6000海里
“提康德羅加”級常規動力導彈巡洋艦是美國第一種裝備“宙斯盾”系統的作戰艦只,也是美國海軍目前唯一的現役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配備以AN/SPY-1艦用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戰系統,擁有極佳的防空作戰能力,使得美軍航空母艦戰斗群有充足的力量抵抗來自敵方水面、空中、水下兵力的導彈攻擊。
武器裝備:2座Mk 41垂直發射系統、2座四聯裝“魚叉”導彈發射裝置、2門127毫米Mk 45艦炮、2座“密集陣”近程防御武器系統、2座Mk 32魚雷發射管、20枚RUR-5“阿斯洛克”反潛火箭。
動力裝置:4具通用動力LM2500燃氣渦
輪機。
20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開始進行“先進水面導彈系統”(ASAM)計劃,旨在研發一種先進的艦載戰斗系統裝備在航空母艦的護衛艦只上,擁有出色的防空管制能力,能同時監視大量目標并有效地應付來自空中、水面與水下的威脅。經過不斷發展,該計劃在1969年12月改名為“空中預警與地面整合系統”,英文縮寫正好是希臘神話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譯為“宙斯盾”系統。
美國海軍最初計劃將“宙斯盾”系統安裝在由“弗吉尼亞”級改進的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上,但是由于費用太昂貴而放棄。后經過多種嘗試,美國海軍最終決定建造一種傳統動力“宙斯盾”艦艇,即“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首艦于1980年3月開始建造,1981年4月下水,1983年1月開始服役。直到1994年7月,全部27艘巡洋艦建成
服役。
在美國海軍的作戰編制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航空母艦戰斗群與兩棲攻擊戰斗群的主要指揮中心,并為航空母艦提供保護。雖然AN/SPY-1相控陣雷達能大幅提升“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防空作戰能力,但它的功率消耗遠大于傳統雷達,如果不停地持續開機使用,將會使“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續航能力減少2000海里。雖然“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大量采用自動化現代設備使得人力精簡,但由于艦體小、裝備多,生活空間仍然擁擠。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武器配置比較全面,涵蓋了反潛、反艦、防空和對地四個種類。由于該級艦的主要任務是防空,所以防空能力較為突出,裝備了先進的“宙斯盾”防空系統。防空作戰主要依靠“標準”Ⅱ型導彈,近程防御方面則使用“密集陣”近程防御武器系統和127毫米Mk 45艦炮。此外,它還可以發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魚叉”反艦導彈、324毫米魚雷等。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專家點評
外觀造型 8.5★★★★☆
局部細節 8.0★★★★
性能配置 9.0★★★★☆
技術數據
研發單位 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滿載排水量 61390噸
全長 305米
全寬 72米
吃水 10米
最高航速 29節
續航距離 8500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