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和制度是影響政策變遷的重要變量,但其在中國政策過程中的作用機制仍然有待探索。本書基于間斷均衡理論,對中國制度場域中的公共預算變遷模式進行了全景式掃描,通過定量檢驗的方式提供了間斷均衡式預算變遷在中央預算與省級預算中存在的經驗證據,提高了間斷均衡理論的外部有效性,有助于厘清預算領域中漸進主義和間斷均衡理論的爭論。進一步地,本書基于干部人事制度視角,聚焦干部晉升、流動和兼任三種特色治理機制,實證檢驗注意力和制度設計對預算間斷均衡變遷的影響,為理解預算間斷均衡變遷拓展了基于官員個體的新思路,同時為國家治理中進一步優化官員治理體系提供政策參考。
李夢瑤,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講師。武漢大學經濟學學士,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博士,國家公派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聯合培養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實證研究方法等。曾主持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參與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國際、國內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第1章緒論001
1.1研究主題001
1.2研究價值015
1.3研究層次020
1.4研究方法023
1.5數據來源034
1.6內容結構040
第2章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045
2.1漸進主義與公共預算研究047
2.2間斷均衡理論的源流與發展062
2.3間斷均衡與預算變遷079
第3章預算間斷均衡變遷: 來自中央預算的證據097
3.1中央預算變遷的總體特征099
3.2中央預算功能分類支出的變遷特征105
3.3小結119
第4章預算間斷均衡變遷: 來自省級預算的證據122
4.1省級預算變遷的總體特征125
4.2省際預算間斷變遷的動態差異130
4.3小結142
第5章地方預算間斷的解釋: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144
5.1理解地方預算過程148
5.2晉升激勵153
5.3任職流動157
5.4兼任制度161
5.5小結174
第6章預算間斷與省級官員: 實證結果176
6.1數據與方法176
6.2回歸結果182
6.3穩健性檢驗186
6.4小結194
第7章結論與展望197
7.1研究結論197
7.2討論199
7.3未來研究展望211
參考文獻217
后記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