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把司法與社會關系的理論模型放到司法回應社會之“訴求—回應”的互動關系性視角下加以審視,并且以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理論架構和優化路徑作為思考的兩個基點,同時以司法的社會回應性與司法的自治性之關系處理為中心線索,貫穿全書,試圖建構出司法回應社會的基本理論架構,并以此為分析框架,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個案來深描出司法回應社會的現實樣態。進而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境遇進行總體性反思,嘗試性地提出解決思路與完善路徑。總體而言,基本結構包括:先從宏觀應然的視角抽象概括司法回應社會的分析框架和理論架構,再從不同的維度和側面對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現實樣態和實踐開展進行討論,最后對中國司法回應社會進行總結和完善。本選題意義在于:首先,對于完善和創新司法與社會的互動理論有所助益。司法之于社會的回應問題不僅是一個基礎性的問題,而且也是司法理論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其次,對國內外法學界多種典型司法理論模型進行了借鑒式反思,指出了學術界現有司法理論模型的缺陷,有利于更加全面、辨正地看待現有的司法理論模型,助益于適合中國國情和社情的司法理論模型的誕生。最后,為今后司法改革以及司法回應能力的提升與回應力度的控制提供智力支持,有助于司法實務界更加深化對司法與社會互動關系的理解,進而有效回應社會訴求,彌合因司法與社會之間罅隙而產生的司法正義與社會正義的錯位,夯實司法制度的社會基礎。本選題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的結項成果。
緒 論//001
第一章 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理論架構//025
第一節 六大問題: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基本問題指向//029
第二節 司法的社會回應力: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關鍵性構成要素//031
第三節 社會問題司法化: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過程實質//037
第四節 司法正義與社會正義的互惠: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核心價值取向//044
第二章 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原因、機理與方式 //051
第一節 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多維原因//053
第二節 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運作機理//062
第三節 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基本方式//070
第三章 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策略、可能風險及效果//079
第一節 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策略選擇//081
第二節 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之策略選擇中的可能風險//099
第三節 當代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效果評估//106
第四章 審判風險視域下司法回應社會的個案考察//111
第一節 重新認識“天津大媽擺攤射擊案”//113
第二節 公安機關選擇性執法的風險生發及法院轉移//117
第三節 法院在審判風險中回應社會的基本圖式與邏輯轉向//123
第四節 法院在審判風險中回應社會的內在缺陷與結構制約//127
第五節 法院在審判風險中回應社會的理路矯正與結構優化//136
第五章 中國司法回應社會的路徑完善與未來指向//147
第一節 中國司法的社會回應能力之提升//150
第二節 中國司法的社會回應力度之控制//163
第三節 邁向反思性司法:系統論視野下司法回應社會的新模式//181
結 語//205
參考文獻//212
后記 努力做一名具有獨立研究能力的學人//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