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自1981年建設所以來,一直致力于日本研究,成果豐碩。適逢2018年是《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簽署四十周年,日本研究所計劃將1981年至今發表在《世界知識》雜志的文章集結成冊,以呈現中國的日本研究脈絡。按時間段做成三冊書,《風云際會話扶桑 三: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世界知識>刊文薈萃》為第三本,收錄2009—2017年日本研究所在《世界知識》雜志發表的文章。
中日關系
釣魚島海域,風緊云急?
麻生來了,中日關系今后怎樣
你主張,我也主張;你存在,我也存在;你轟我,我也要轟你
日本對中國“包圍”外交劍指海洋安全保障
棘手的日本問題考驗中國智慧
安倍“地球儀外交”:意在“遏制”而非“圍堵”中國
從唐家璇長崎之行看中日關系
中日關系轉暖?
中日原則共識背后安倍的利益盤算
中國與日本:邦交正常化以來關系最復雜嚴峻的一年
日本的兩件大事與中日關系的兩面性
地區與周邊視域中的中日關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思:新型關系能否建立
雖是安倍的好年頭,但絕對無法高枕無憂
日本政治
日本政壇大變天
日本,陣前再換相
日本政壇的“女魔頭”
日本保守派政治家的“歷史觀”隱患
東京都知事選舉:“安倍鐵幕”不再固若金湯?
安倍對歷史問題態度有變?——對日本政治右傾化的一種文化解讀
深陷“政治與金錢”泥沼的安倍內閣
戰后70年,日本能真誠反省嗎?
戰后70年日本反省對外侵略歷史的軌跡
日本自民黨:六十年屹立今更強?
“安倍政治學”與日本國家走向
日本天皇“生前退位”問題的深層分析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或可執政至2021年?
日本安全政策
日本新《防衛大綱》,有點跑偏
日本:“出云”號下水,激起千層浪
安倍急于解禁集體自衛權,圖謀何在?
安倍“安保三支箭”的指向解讀
日本加快“離島國有化”的步伐
透視日本“核密室”三部曲
安倍因何成為“獨裁首相”
“核不擴散”日本應該自律
安倍:決心解禁集體自衛權。
日本與澳大利亞加強防務合作關系,意欲何為?
日本:武器裝備出口“響當當”?
安保法案斗爭中的日本青年——新潮的急先鋒
美軍基地搬遷:“沖繩的事情沖繩人能決定?”
日本的反恐政策“不止于反恐”
日美“2+2”:同盟強化與日本追求“安全自主”
日本外交
日臺關系的若干新動向
日本外交官們的著述與戰略思考
激眾怒而不悔改:日本的海外慰靈
向國際機構輸送人才——日本在國際機構擴大影響力的各種舉措
日本強化“資源外交”進行時
美國想讓中日關系什么樣
美國對日政策的內在矛盾性
安倍遍訪中亞,欲“有所作為”
“出口教育”——日本外交的新招兒
從日印核能合作看日本核電出口邁出實質性步伐
韓日慰安婦問題:協議引分歧,和解尚難期
日本“戰略性外交”正在投射非洲
日俄相向而行?
美日韓合作:從三邊走向全球
日古關系“借勢而上”
珍珠港“慰靈”,安倍在想什么
日本外交:雖四面出擊,卻難改“附美”本色
河野太郎:擔負起日本“戰略性外交”的新外相
日本經濟
日本土地流轉因何而難
日本經濟“全面崩潰”?
安倍“三箭齊發”能拯救日本經濟嗎
“安倍經濟學”失靈下的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真的“失去了二十年”嗎
如何看待日本神戶制鋼造假事件
日本社會與文化
日本:“草食男”和“歷女”的婚戀觀
透視日本的婚姻暴力
日本危機的九點啟示
日本的“夫妻同姓”再遇挑戰
日本“亂”象中的一抹“金”
東京奧運光環下的福島陰影
宮崎駿:游走在虛幻與現實之間
短暫與永恒、禁錮與超越:文化視野下的渡邊淳一
深陷“茫然不安”的日本年輕人
“稅”:年度漢字與日本的國民心態
奧姆真理教的影響至今猶在
日本與老齡化困境做斗爭‘
日本黑社會:高調與公開化
歷史與真實:日本“和平之塔”的前世今生
傳統與人權:日本夫妻同姓與異姓之爭
日本社會不愿觸及又鮮為外人知曉的賤民問題
“入托難”困擾日本社會
《教育敕語》“復活”問題的背后
放開外來勞動力市場,日本很糾結
日本是如何應對校園欺凌的
日本:又是一年“春斗”時
國際問題
世界需要應對兩個“大敵”
“字母經濟論”的聯想
東亞共同體是個好東西
中國應倡議開展“國際維綠行動”
土地問題:從世界看中國
回憶·隨筆
日本:我心中的花朵與傷疤
村田忠禧與有澤廣巳——從戰前日本經濟學家理性反戰說起
《世界知識》與我的命運一編者作者讀者的世知感言
父子兩代與《世界知識》的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