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第25輯
定 價:¥38
中 教 價:¥22.80 (6.00折)
庫 存 數: 1
叢 書 名: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第25輯》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外交史學家所做的外交史研究進行學術史梳理與評論。論者以世界史、比較史、全球史和跨國史研究為觀察的視角,研究和評介了25年來美國的外交史研究的發(fā)展軌跡,認為多種研究方法的借鑒和運用,使該領域煥發(fā)了新的活力,躍上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高度。文章內涵豐富的學術史信息,以及啟迪思路的引證評述,其為中國的冷戰(zhàn)史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路徑。
抓住2018年紀念改革開放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兩個40周年的時機,對這40年歷史的回顧和重新梳理,可以給當前中國的對日外交以啟迪:其一,宜“搞政治家外交,而不是官僚外交”;其二,宜體現新時代大國外交的胸懷;其三,對日交往宜有一套易于為人理解并接受的原則和理論;其四,宜重視細節(jié)和溝通,對癥下藥,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丹慧,中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著名歷史學家沈志華之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冷戰(zhàn)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并擔任《國際冷戰(zhàn)史研究》主編。“近年來講有《中蘇關系史》等課程,發(fā)表中蘇關系史、當代中國外交史和冷戰(zhàn)史學術論文30余篇,并主編了《中國與印度支那戰(zhàn)爭》(2000年)、《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到對抗——中蘇關系論文集》(2002年)等著作。
11卷首語 特邀專論兩個40周年對重新審視和重視中日關系“特殊性”的啟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走過“不惑之年”/ 朱建榮專題研究論緬甸聯邦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過程 / \\[日\\]三宅康之越南戰(zhàn)爭期間的中國對越援助與援越政策研究(1964—1975)/ 邵笑青年學者論壇1962—1963年印度空防問題與英美關系 / 劉恒中朝兩國科學院的科學合作(1953—1976) / 王勇忠水到渠成:建交前體育交流與中韓關系發(fā)展 / 趙青峰比森特?羅維塔與原生書店——試論冷戰(zhàn)時期毛澤東思想在拉丁美洲的傳播 / 張琨檔案研究信息PHV與國際關系史研究 / 姚百慧英國對西歐聯盟政策研究述評(1944—1971)/ 賈浩口述歷史非洲叢林中的新使命——馬法賢老人訪談錄(十四) / 李丹慧、周娜訪談并整理檔案文獻《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約談判文件——日本外交檔案“開示文書”/ 徐顯芬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