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沒講完,主角人設先崩了
明明有現實原型的人物,越寫越擰巴
精心打造的熒幕CP,觀眾不嗑反罵
隨手寫的配角,讀者打賞催番外
……
如果你在創作中遇到了此類問題,這本工具書將給你答案!
用心理學拆解電影、電視劇、文學著作中的經典角色,探索人物心理基因、關系轉變的底層邏輯,掌握在情節推進中體現人物性格不同面的基本技巧,從動機到行為,從對話到沖突,讓一切出乎意料又理所當然。
都知道故事是假的,但我們對人物的認同和共鳴卻是那樣真實,即便故事結束了仍會好奇地問后來呢,他/她還遇到了什么?
這些角色之所以令人念念不忘,是因為故事挖掘并展示出他們的心理基因,他們的渴求、缺憾與創傷,他們在關鍵時刻做出的選擇都與我們的某些經歷、感受和心理需要密切相關,我們在故事里洞察到自己,窺見他人的內心世界,頓悟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
譯者序 在虛構中洞察人性
合上書籍,你或許會忘記華麗的辭藻,但你會記得栩栩如生的人物。走出影院,你或許會忘記震撼雙眸的視聽奇觀,但你會記得銀幕世界中那個讓你感動至深的人物。退出游戲界面,你或許會忘記徜徉在虛構世界的自由快樂、與敵人追擊搏殺的刺激,但你會記得游戲世界里你的化身人物。總之,人物塑造是任何敘事媒介的核心,因為人物是我們共情的對象,我們跟隨人物進入虛構世界,通過虛構人物,審視自我以及自我與他人的關系。
作為一名戲劇影視導演系的教師,從藝考招生選拔到教學課程的講授,我的日常貫穿著對人物塑造技巧的考核與指導。畢竟影視人物塑造是由編劇、攝影、表演、剪輯、美術等工種在導演的帶領下,合力創作的結果。作家、編劇懂得人物,才能創作出一個讓受眾動情、認同的戲劇人物。攝影師懂得人物,才知道如何用鏡頭語言傳達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每一次鏡頭的運動、景別的變化、光影色彩的設計,都和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情感關系密切相關。演員懂得人物,才知道如何應用表情和體態傳達情感,以何種聲音與方式來言說臺詞。
在教學中,我們不斷從專業角度剖析成功塑造人物的技巧,市面上關于人物塑造的書籍也如汗牛充棟,但是人物塑造始終是創作中的難點,有太多的作品有著精彩的情節設定,卻因為人物的動機不清晰、人物沒有弧光、無法得到觀眾認同而遭到詬病。似乎純粹的劇作理論并不能夠讓所有藝術創作者創作出打動人心、令人難忘的人物。
人物塑造技法的關鍵究竟在哪里呢?難道它無法被理性總結,只能靠純粹的天賦、直覺與洞見?作為教師,我在一次次閱讀學生劇本的時候,不斷思考著這個問題……直到有一天,一個畢業生跟我分享了她的人生經歷,才讓我找到了這個問題的可能性答案。雖然已不再從事影視行業,但她成了一個成功的銷售,并擁有幸福的家庭。她感嘆劇作課上對人物塑造的分析,讓她獲得了洞察人心的知識:一個能夠讀懂自我與他人內心世界的人,自然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會和自己較勁。這一個從內行到外行的感悟,不禁讓我看到了人物塑造的
核心本質洞察人心。從那一刻我意識到,心理學應當成為藝術創作者的必修課。當編輯向我推薦翻譯此書時,我欣然答應,結合心理學來探討角色塑造的藝術,不正是我一直在課堂上推崇的理念嗎?
本書的作者基拉 - 安妮·派力肯引用人格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神經科學、敘事心理學、媒介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闡釋了諸如心理普遍性、個體差異、動機、情感、人際關系,以及人一生中的改變和發展的方式等涉及塑造人物策略的諸多方面。作者援引豐富的案例,覆蓋不同的媒介,從經典小說《傲慢與偏見》到通俗小說《哈利·波特》,從時下熱議的英劇、美劇,如《絕命毒師》《黑道家族》《倫敦生活》《權力的游戲》,到系列電影大片《阿凡達》《指環王》……
在翻譯此書前,我以為自己將要面臨跨學科理論的巨大挑戰,
好在基拉 - 安妮·派力肯博士是一個應用實踐型的作家。雖然本書中涉及一些心理學的概念,但基拉 - 安妮·派力肯的寫作還是基于其創作、教學工作坊的經驗,她試圖為作家、編劇、故事創作者提供一本更接近操作攻略的使用手冊。
正如作者在本書使用指南中所說:閱讀本書時,您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果想快速通覽,可以先轉到每一章結尾的總結部分,若有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地方,可以再向前翻去仔細閱讀;如果您已完成自己項目的初稿,只想從書中挑選某些特定的點,那么請轉到與之相關的部分……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從本書的第八章開始讀起,在這一章中,作者總結了書中提到的所有的方法和概念,并介紹了將其綜合應用的流程。作為一名創作者、教學者,這一章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系統性的方法。將這一章中所有的表格、圖示放置在一起,就是一個編劇專屬的筆記本,無論你是拉片解讀人物,還是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文學評估,都可以用這個筆記本進行精確的記錄。
對于一些閱讀時間少、需要快速掌握知識點的讀者而言,本書中豐富的表格和圖示所提供的信息也十分有價值從大五人格(Big Five)表,到人際關系環,從五大人格的三十個性格面向到黑暗三角與光明三角、情感歷程表、主次人物關系表,配合這些圖表中所列的作品和影片清單,你也可以獲得一份導覽式的塑造人物指南。
雖然這是一本針對創作者的應用指南,但正如那位將編劇塑造人物的讀心術應用在生活中的畢業生一樣,我們對于虛擬人物內心世界的了解會給我們的現實生活與事業帶來很重要的啟示。畢竟,很多時候,自我的苦惱迷茫、與他者的沖突,都源于我們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如果我們帶著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去創作、去欣賞、去閱讀、去觀看藝術作品中的人物,我們就能更理解自己與他人,從而獲得一份人生的頓悟。
在此,也感謝編輯的推薦與邀請,翻譯此書不僅使我學會了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也讓我得以重溫那些文學影視作品中的經典人物。
張凈雨
2022.6.15
作者簡介:
基拉安妮派力肯 博士
作家、劇本顧問,擁有25年的影視行業經驗。
職業生涯始于電影之神斯坦利·庫布里克(作品有《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游》《發條橙》《閃靈》)助理導演一職,后在電影《黑客帝國》中擔任視效部總監一職。
轉型做編劇后為BBC、ITV 以及美國、英國、中國諸多獨立制片商提供原創劇本,并擔任劇本顧問。
譯者簡介:
張凈雨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電影系訪問學者。
首批中國傳媒大學教學青年拔尖人才。
著有專著《疊影重重:重拍片敘事策略研究》。
在影視類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數十篇。
譯者序 在虛構中洞察人性
第一章 引言
本書適用對象
什么造就了成功的角色
這又是一本基于榮格原型論的書?
本書使用指南
第二章 人格維度
外向性
親和性
神經質
盡責性
經驗開放性
邁爾斯 - 布里格斯類型指標
個性特征、文化及情境
個性與性別
個性與心理健康
暗黑人格與光明人格
總結
第三章 人格決定對話
健談外向的人
安靜內向的人
體貼親切的人
不友善的人
陰晴不定的人
沉著冷靜的人
認真負責的人
散漫隨意的人
開放善辯的人
閉關自守的人
語言和性別
語言和權力
親密的語言
年齡、社會階層、社區和方言
語境
總結
第四章 人物動機
十五種進化動機
動機的說服力
從外在目標到內在需求
內在沖突
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用選擇表現人物
總結
第五章 人物的轉變
何時轉變
為何轉變
怎么轉變
總結
第六章 情感之旅
如何與角色共情
性格和情感
六種普遍存在的基本情感
更多普遍存在的情感
情感集合
情感弧線
引人入勝
故事如何結束
總結
第七章 次要人物的作用
人際關系環
次要人物的作用
不同角色如何得到他們想要的
總結
第八章 角色工作坊
確定合適的主人公
從人物個性開始
發展角色的語言模式
給你的角色動機和信念
讓角色發生轉變
圖示角色的情感歷程
創造次要人物
有關性格問題的疑難解答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