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一個跌宕起伏的真實故事:德國吞并奧地利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如何在最后千鈞一發(fā)之際逃亡倫敦。
1938年3月,德國軍隊跨越邊境進入奧地利,隨后希特勒將這個國家納入第三帝國的版圖。許多猶太人早已聞風逃離維也納,但是他們之中最有名的一員卻選擇留下,拒絕離開故土——時年81歲的弗洛伊德早已身患癌癥,卻依然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
但是與弗洛伊德關系密切的多位知名人士深知情況危急,于是他們開始通力合作,試圖說服弗洛伊德離開他深愛的維也納,移民英國。在這群人當中,有擔任國際精神分析協(xié)會主席的威爾士醫(yī)生;有拿破侖的曾侄孫女兼希臘和丹麥王妃;有和弗洛伊德合作寫書的美國大使;有弗洛伊德孝順的小女兒、后來同樣成為精神分析領域重要人物的安娜;以及他的私人醫(yī)生——一個和弗洛伊德一樣來自維也納的猶太人,他甚至不惜推遲自己的移民計劃,只為能夠照顧弗洛伊德。
安德魯?納戈爾斯基為我們講述了這支了不起的救援小隊如何成功說服弗洛伊德——這個似乎比任何人都更懂人心的人——擺脫他對迫在眉睫的災難的深度否定。他們把弗洛伊德及其家人從德占奧地利營救出來,讓他們得以定居倫敦。在那里,弗洛伊德在自由中度過了生命的最后16個月。
安德魯?納戈爾斯基(Andrew Nagorski),出生于蘇格蘭,父母是波蘭人。他在襁褓之中時就隨父母移居美國,至此以后,他就不曾停下腳步。曾經(jīng)接連擔任《新聞周刊》駐香港、莫斯科、羅馬、波恩、華沙和柏林的總編輯,著有《納粹獵人》《1941 : 德國走向失敗的那一年》等七本著作,均好評如潮。現(xiàn)居于弗羅里達州的圣奧古斯丁,并且仍在從事寫作工作。
目 錄
第一章 在自由中死去 001
第二章 末日的實驗室 014
第三章 來自威爾士的凱爾特人 049
第四章 漫長的極夜 084
第五章 維斯塔 114
第六章 通曉世故之人 144
第七章 百無禁忌 172
第八章 劇痛 197
第九章 政治性失明 216
第十章 奧地利的囚牢 244
第十一章 弗洛伊德行動 273
第十二章 此地英國 307
后記:各奔前程 334
致謝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