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2015年卷,起止時間為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15年繼續加大黨的建設和領導力度。中共中央先后印發《關于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方案》《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的意見(試行)》《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2015年繼續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鍥而不舍地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批腐敗分子受到懲處。
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反家庭暴力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還修改了大氣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37部法律。其中,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全面兩孩政策。
在國家發展規劃方面,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十八屆五中全會,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全會報告工作,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討論稿)》作說明,并發表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此之前,國務院于5月8日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繪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宏偉藍圖。國家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部署,確定了到2020年7000萬人脫貧的目標。
2015年是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這一年世界經濟增速為6年來最低,國際貿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跌,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加劇,對我國經濟造成直接沖擊和影響。面對中國經濟三期疊加的局面,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扎實苦干,多措并舉,克服困難,經濟繼續保持了6.9%的增長速度,增速仍然居于世界前列。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于5年前1.5個百分點、10年前2.5個百分點的增量。人民幣獲批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進一步提高,對中國金融改革和國際貨幣體系演進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5年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及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保持較低水平,特別是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5%,超過全年預期目標,成為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據半壁江山,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快于經濟增速,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增長8.5%,新增4萬多億元;我國解決了643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扶貧攻堅力度加大,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442萬人。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全年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長21.6%,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戶;科技領域一批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三代核電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國產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中國超級計算機破世界紀錄蟬聯六連冠,中國科學家研制的暗物質探測衛星發射升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著力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3.2萬億元,降低利息負擔約2000億元,減輕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
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取消214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23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取消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70%的中介服務事項。取消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范圍的18項核準前置手續。簡政放權三張清單、四大平臺初步建立。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全面實施,新登記注冊企業443.9萬戶,增長21.6%。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實施。
繼續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外商投資限制性條目減少一半,95%以上實行備案管理,實際使用外資1263億美元,增長5.6%。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80億美元,增長14.7%。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新設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絲路基金投入運營。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現,國際產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鐵、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取得突破性進展。
聚焦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制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意見,出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舉措,落實互聯網 行動計劃,更多傳統行業通過O2O擁抱互聯網,增強了經濟發展新動力。一大批創客走上創業、創新之路。完善農業支持政策,促進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公布自主減排行動目標,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取得積極成果。2015年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快于一般工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
開拓發展空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繼續推動東、中、西、東北地區四大板塊協調發展,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保等方面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實施促進西藏和四省藏區、新疆發展的政策措施。
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萬套,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01萬套,農村危房改造432萬戶,一大批住房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又增長10.5%。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險,建立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提高低保、優撫、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標準,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資制度。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在國防和軍隊改革方面,11月28日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指出要牢牢把握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原則,以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為重點,協調推進規模結構、政策制度和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改革。2015年中國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首次舉行此紀念日閱兵,集中宣示了我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歷史地位和重大貢獻,彰顯了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共護和平、共守正義的堅定信念。中國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宣布裁軍30萬。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雙方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達成了積極共識,表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在對外交往方面,全方位外交成果豐碩。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出訪多國,出席聯合國系列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氣候變化大會、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世界經濟論壇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歐領導人會晤,啟動中拉論壇。同主要大國關系取得新進展,同周邊國家務實合作深入推進,同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不斷拓展,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的關系全面加強,經濟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這一年中國還獲得了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
在取得上述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國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受全球貿易萎縮等因素影響,我國進出口總額出現下降,預期增長目標未能實現。投資增長乏力,一些行業產能過剩嚴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地區和行業走勢分化。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還不完善,例如6月份,中國股市動蕩,股價大幅跳水,數千只股票跌停,金融等領域存在風險隱患。人民群眾關心的醫療、教育、養老、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問題較多,環境污染形勢仍很嚴峻,嚴重霧霾天氣在一些地區時有發生。特別令人痛心的是,發生了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別重大火災爆炸、深圳滑坡等事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慘重,教訓極其深刻。政府工作還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少數干部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一些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容忽視。
本卷在編寫過程中,依據和參考資料的主要來源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十八大以來新發展新成就》《國務院公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統計年鑒》,以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政府網、中國人大網、中國政協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網、新華網、人民網及國務院各部委網站等。
本卷在編寫過程中,武力、王瑞芳、王鳳環、徐成參加了統稿工作,吳文紅參與了資料整理和編輯工作,王紹忠、焦東華、紀國偉等參加了審定稿工作。
本卷撰稿人的分工如下:徐成:1月1日3月31日,9月1日12月31日;陳希馳:4月1日5月31日,7月1日7月31日;戴燕軍:6月1日6月30日,8月1日8月31日;章舜粵:附錄。
本卷編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