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作者親身創業經歷所寫,書中詳細描述了作者及團隊如何實現一個物聯網產品從零到壹的跨越,其中不乏作者對創業過程中所遇問題的思考,值得借鑒。
本書是作者利用工作間隙歷時四個春秋最終完成的心血之作,跨越了較長的時間才完成了全部章節。
本書首次通過技術創業者的視角,親歷并審視科技公司的創業歷程,并首次用真摯的筆觸毫無保留地披露了物聯網智能產品從團隊建設、研發組織、市場營銷、股權融資等企業運營核心秘密。對即將或正在從事科技創新的工程師、技術經理、企業家、合伙人、職業經理人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本書的目標讀者為IT工程師、技術經理、職業經理人、創業者、風險投資人等。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渴望成功的時代,創業被公認為是從草根逆襲成功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似乎創業又非常困難,需要掌握足夠的知識,擁有足夠的勇氣和運氣。我讀過不少有關創業和如何創造財富獲得成功人生的書籍,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幫助很大的書籍并不太多,大多數書籍都是“垃圾食品”,對人生和創業毫無幫助。究其原因:其一,創業的人大多沒有時間寫書,有時間寫書的人又不創業,寫出的東西根本沒有可操作性;其二,創業本身很難,很多創業成功的人士并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已經掌握的干貨和財路。
我一直有一個埋藏在心底的夢想,那就是——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科技品牌產品,為全世界的人服務。我也在尋找機會,寫一本關于如何成功創業、打造屬于自己品牌產品的書,將我的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
坦率地講,創業歸根結底還是通過做產品、賣產品賺錢,掌握市場資源的人的確更容易創業成功。作為一名科技人員,每天都只跟技術和電腦打交道,很少有好的人脈渠道,因此,技術人員創業的難度其實更大,能夠順利整合市場、人脈資源走向成功的人就更少了。在經歷百轉千回之后,今天,我終于鼓起勇氣,有機會分享我作為技術派創業人中的一員經歷的痛苦與喜悅,為大量的技術工程師、技術經理如何通過自身創業獲得人生財富提供一點兒有用的借鑒。
曾經,我也經常流連于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在那里能看到全國最新出版的大量圖書,其中也有不少權威的創業書籍。不過,對于兩手空空的技術人員如何從零起步,完成從0到1的創業轉換,并無太多可供借鑒的書籍。今天,我終于有機會將我的創業實踐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夠成為中關村圖書大廈的一員,與能夠在書海中發現它的讀者切磋。
在我和我的團隊一起創業的日子里,我經常會有想把我們看到的風景與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把經歷的痛苦與更多的朋友傾訴的沖動。現在我用文字記錄下來,或許,這會是我創業最大的收獲。
毋庸諱言,在這個每天充斥著海量信息的時代,很少有人能拿出足夠的時間,耐下心來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我也不指望本書在你的書架上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但是有一點,如果碰巧你也是或曾經是一名和我一樣的技術工程師,正準備創業或已經在創業的路上,那么書中的某些章節或許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你完全可以通過本書的目錄查找到你感興趣的章節,在你遇到管理、市場、資金問題輾轉難眠的時候,或許本書有不同的思維或有益的探索,對讀者哪怕是有些許裨益。果能如此,作者將倍感欣慰。
謹以此書獻給和作者并肩奮斗的團隊,特別是各位合作伙伴及投資人,包括:加州大學何磊教授,物聯網專家酈亮博士,互聯網金融專家賀榮霞女士,美籍華人企業家王于嶺先生、孫一寧先生,美國法律專家徐世平博士,著名投資人周楠先生及雷鳴先生。
同時,也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對我創業及工作的鼎力支持,沒有她的支持,不可能有本書的面世
本書作者在IT企業擔任多年研發與產品經理,先后從事過輔助設計軟件、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產品的研發與銷售,擁有多年IT研發團隊建設經驗。
2014年與兩位美籍華人共同創立一家跨越中美兩地的物聯網高科技公司,成功實現了“中國制造”的智能澆灌控制器產品推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