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文化與學術的轉型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文庫)
定 價:¥58
中 教 價:¥34.80 (6.00折)
庫 存 數: 1
叢 書 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文庫
當代中國文化與學術的轉型發展問題是一個宏大而又重要的課題,涉及方面極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新中國在文化建設與學術建設方面取得光輝成就,積累大量經驗,同時也留有不少教訓。為此,本書從“建設”的視域出發,分“文化與國家”“學術與社會”“話語與時代”三個專題,初步討論了當代中國文化與學術的轉型發展問題。盡管本書的研究并不全面,卻嚴格遵循“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法原則,較好地展現出了新中國文化建設與學術建設的復雜性、重要性與開創性。
儲著武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入選2019年中宣部首批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論界)。兼任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理事、陳云與當代中國研究會理事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史、新中國社會科學史。現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中宣部馬工程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項目1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工程重大項目1項。專著有《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史論(1949—1956)》。在國內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40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以及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和《歷史學》等轉載。
前 言
第一篇 文化與國家
文化界與協商建國
毛澤東文化建設高潮論
文化范例:新中國學習蘇聯文化及文化建設經驗的發展歷程(1949—1956)
新中國初期文化史:史料、研究及趨勢
文化自信視域下的文化改革創新
文化強國視域下新中國工業遺產的保護問題
第二篇 學術與社會
1956—1967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工作
毛澤東與1957年科學工作者座談會
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究竟多少人
《歷史科學研究工作十二年遠景規劃草案(初稿)》研究
“厚今薄古”:1958年“歷史學大躍進”
新中國“十七年”歷史學研究的規劃
關于20世紀50年代國史研究再認識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重大進展
第三篇 話語與時代
黨的基本路線話語的形成與發展
改革開放40年意識形態工作的歷程與經驗
1985年陳云質疑“萬元戶”宣傳考釋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斗目標的歷史演進
新媒體時代歷史信息的傳播問題
堅持從“必修”到“修好”的有機統一
新形勢下關于深入開展國史教育的思考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