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論
學術界對資本主義的考察和分析一直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社會主義研究的重要內容。自資本主義誕生之日起,就因其帶給人類近代社會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的巨大轉變,往往被人們視為 現代世界的興起而受到關注。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帶來了兩大階級的分化,給人民大眾特別是無產階級造成了極大的痛苦,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以此形成的經典資本主義批判理論成為對資本主義的科學認識。然而,不能回避的事實是,在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發生了變化,特別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在國際大環境劇烈變動的背景下,資本主義批判理論遭遇沉重打擊,甚至受到了質疑和否定。近30年來,歐美左翼學者作為左翼力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與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前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有何不同?他們的批判理論在不同階段具有何種特點?他們在批判資本主義的同時又進行了哪些新的探索?他們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有何意義,又有什么局限性?本書嘗試圍繞這些議題進行梳理和解答,以期闡明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整體輪廓和演進路徑等問題。
一、選題緣由及意義
本書選取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選題緣由
首先,認識資本主義,特別是認識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本質是一個自資本主義形成以來的長久話題。資本主義的興起是人類近代社會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轉變,往往被人們視為 現代世界的興起,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巨大生產力是認可的。但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帶來了階級的分化。這種分化,給人民大眾特別是無產階級造成了極大的痛苦。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對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作了批判的分析,并指出當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達到極限,無產階級不再能生存下去的時候,革命就發生了,經過無產階級專政階段,后將走向全人類自由人的聯合體。可是,上溯自資本主義的發端13、14世紀之交至今,資本主義社會已經走過了將近7個世紀,經歷了資本主義萌芽、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各個階段,它雖然矛盾叢生并不斷復雜化,但依然持續存在。由此,對于資本主義的認識與分析則成了一個到目前為止一直存在的具有重大意義的課題。目前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依立場劃分可以分為兩個大派別:一派是維護資本主義世界,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合法性進行論證,并尋找解決資本主義危機的良藥,甚至不斷攻擊其敵對力量的右派或右翼。另一派別則是與之相對的左派或左翼,他們在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過程中積極探索資本主義世界為什么還沒發生社會主義革命?它能否一次次化解資本主義危機?甚至如熊彼特所言,它可以將災難化作進一步前進的動力?如果它的生產關系如馬克思所分析有其限度,那么它的限度何時到來?目前的危機又說明了什么?他們都傾向于改造當前這個并不美好的資本主義世界,只是或保守或激進,保守的改革后可能滑向資產階級立場,部分激進的革命則接近于馬克思主義立場。右翼對于資本主義的認識和研究出于意識形態的政治功能則容易失真,他們的研究只能提供給我們如柏拉圖洞穴理論中所提到的影子。因此,左翼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則是如洞穴外射進來的陽光,它們能指引我們走出洞穴尋得關于資本主義的真正知識。左翼則成了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獨特的視角:他們身處資本主義世界,為我們提供了身臨其境的視角;當代左翼在歷史淵源上與馬克思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承襲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資本主義批判立場和關鍵性理論資源;還汲取了當代西方哲學文化所提供的思想財富。
其次,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當代左翼認識、研究資本主義的重要方式,也是其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方式。特別是對生活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左翼。他們目前還不具備實現革命的條件,充分發揮批判的武器的作用則成了當前的主要任務和主要形式,同時不斷創造條件實現武器的批判。對資本主義科學的批判性分析源于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的分析、批判提出解放目標。在馬克思逝世后,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情況下,這種批判性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左翼因扛起批判資本主義這個重任而被稱為左翼,他們都不再承認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并努力改造或超越資本主義制度。雖然左翼的思想理論與馬克思的理論之間存在著難以溝通的距離,但正如曾枝盛分析的,六種西方左翼形式中,除左翼以外,其他左翼在歷史上與馬克思主義均有所關聯,也都承襲了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批判旨趣,并都有著一定的解放目標。因此,當代左翼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重點、熱點課題。他們的批判理論不僅與馬克思有著承襲的淵源,而且緊跟時代腳步,特別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變化。但研究左翼這一寬泛的對象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則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目前,國內外學界對左翼的研究以及某一左翼流派或單個左翼思想家對資本主義認識的研究成果很是豐碩,卻缺乏系統地論述左翼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去挖掘他們共同的批判特點,為何有這一特點,他們的批判是否存在內在的邏輯路徑。因此,我認為系統地梳理、挖掘左翼對資本主義批判的特點、內在邏輯是極為有意義的。但按照馬克思主義視角的標準判斷的左翼,即不再承認資本主義制度的合法性,并努力超越資本主義制度,則使得研究對象過于寬泛、復雜(左翼政黨、左翼運動家、左翼學者等),甚至難以梳理出內在邏輯關系。基于目前資本主義世界的形勢,革命條件較弱,左翼政黨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極少左翼政黨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是作為執政黨而存在,同時左翼運動雖然時有興起,卻不完全具備馬克思主義性質,左翼學者則映入我們的眼簾,成了在資本主義批判上為活躍也是較為適合的研究對象。
后,將研究對象再進一步限定于歐美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有四個方面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左翼學者,特別是處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左翼學者與處于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甚至不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左翼不僅有著較為不同的觀察對象,同時還可能存在同一階段對資本主義的發展有著完全不同的認識。第二,歐美左翼學者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左翼學者的代表,他們比其他地域的左翼學者更為活躍,而且生存于更加復雜的環境之中。選定歐美左翼學者這一具有代表性和復雜性的群體作為研究對象,正如馬克思提出的人體解剖是猴體解剖的鑰匙,雖然他的寓意是:高級的社會存在方式結構可以作為了解其前期社會發展結構的參照。第三,研究的時間范圍是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在這一變化之后,西方左翼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實現了一個地理位置上的轉向,從中、東歐到西歐、英美國家,特別是美國。但由于這一轉向并非徹底直截了當的,而是呈現一個不斷過渡的過程,所以將研究對象限定于歐美左翼學者既抓住重點又顧及其他。第四,則是由于個人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多地域的左翼的系統研究絕非以一己之力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實現的任務。將研究的時間節點限制于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是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1)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作為20世紀兩件為重大的事件之一,結束了冷戰的格局,也改變了世界的格局,西方右翼不斷鼓吹歷史的終結,世界社會主義一定程度上陷入挫折。在這變化節點下,西方左翼學者的政治立場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自此之后,這一批判主體雖然還在不斷變化,但已經呈現較為穩定的趨勢。因此,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于研究西方左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和時間節點。(2)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至今已30年了,世界已發生了很大改變,而這一改變只有放置在歷史長河中才能更為明顯、直觀地顯示。對于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研究也不例外。30年的歷史中,它們隨著當下形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但在歷史對比中依然發現還有前期歷史的痕跡。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西方左翼學者的批判理論看似迎來了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的復興,但是沒有歷史的對比,我們無從知道它們是否還帶著自身一直遺留的批判理論危機。(3)也同樣是由于個人完成本書的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對于長時間段的梳理可能難以完成,而且可能因為戰線過長而疏于深入探究,終可能導致作淺嘗輒止,對這一塊的研究非但不能補白,甚至是做了無用功。
(二)研究意義
無論是從認識、考察資本主義的視角還是從研究左翼的視角而言,對于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研究在理論和現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首先,是這一研究所具有的理論意義。
,對歐美左翼學者資本主義批判的研究,有助于豐富和完善廣義概念上的批判理論。歐美左翼學者作為整個大左翼的典型代表,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整個廣義概念上批判理論的主要部分。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與馬克思主義有所關聯但又不完全相同。他們既從傳統馬克思主義那里找尋批判資本主義的資源,同時又融合、吸收了西方文明的有利成果,給予整個批判理論更為豐富的理論資源和獨特的視角。同時,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又對資本主義的發展保持高度的敏銳性。他們積極關注現實問題,就資本主義世界中的變動給出自己的回應和分析。毋庸置疑,歐美左翼學者由于身處資本主義國家,對資本主義近距離的觀察、分析、判斷都為我們研究資本主義和批判資本主義提供了豐富素材。因此,對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研究,對于批判理論的豐富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第二,對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的研究,有助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盧卡奇曾經作出過一個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判斷。在他看來,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要實現其作用,就需要將馬克思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不斷變化相結合。而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也正是基于對資本主義新階段的分析。在實現這一任務的過程中,他們又無數次回到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中,或是獲取批判的資源,或是找尋批判的路徑,甚至有可能對馬克思主義的某些理論提出批判。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正是源于它的開放性、創新性。這是其生命力所在。歐美左翼學者并不都是馬克思主義者,但在他們的學術研究或理論創新過程中,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可供參考的視角、理論探索的經驗。
第三,研究歐美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可以提供獨立觀察左翼學者邏輯發展及其性質的視角。何謂左翼?怎樣的學者才是左翼學者?表面上存在極大差異的他們如何成為一個群體?他們擁有怎樣的價值判斷?資本主義批判可以成為在理論上解決左翼學者的范圍界定、邏輯變遷厘定和基本價值判定等基本難題的有效視角。這一視角強烈突出了對象對話語的制約作用,同時我們還可以拋開那種慣常的話語表象的誘惑而深入資本主義批判的原初語境,在原初語境中分析左翼學者批判理論的內在邏輯,在時代的斷裂之中考量他們的理論貢獻。
其次,是研究歐美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現實意義。
,研究歐美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可以為未來社會主義革命提供理論支撐。一場革命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客觀條件,但也少不了理論的支撐。馬克思在170多年前就資本主義的歸宿作出了兩個必然判斷。馬克思主義作為堅定的理論方向指引著我們,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資本主義世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時,馬克思主義也迎來了它的理論危機。這時就急需左翼學者這一群體對資本主義作深入的研究和批判性的分析,論證形式多變的資本主義社會內在本質的不變,探索未來革命的條件和可能性,這一切努力都在為社會主義革命作積極的理論積累和支撐。
第二,歐美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替代物的分析和探索具有參考價值。資本主義批判理論不同于其他社會學科之處就是它所具有的價值取向,它在分析、批判資本主義基礎上,不斷尋求人類解放的方案。大多數歐美左翼學者也正是秉持這一批判理論的目標,對于并不如人意的資本主義進行批判,并分析和探索其替代物。在探索過程中,他們深入資本主義的危機、內在矛盾,對其未來走向進行預測,認為新自由主義必將走向終結、資本主義也必將走向終結。而要徹底解決資本主義的危機、矛盾則必須進行社會主義式的結構改革,他們還就共產主義觀念的復興提出了各式各樣的共產主義。即使歐美左翼學者關于解放議程的探索在當下并無實現條件,他們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方案與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存在一定差異,但這都體現了他們對人類社會與人類解放的關懷和憧憬,并且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第三,歐美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有利于推動世界新舊經濟政治秩序變動。經歷金融危機之后,資本主義世界危機四伏,即使世界格局依然是資強社弱,但是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舊的世界經濟政治秩序開始不再穩固。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的機遇,也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機會,而歐美左翼學者在這一時期加強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則對此起了推動作用。他們在金融危機爆發后深入研究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揭示了金融危機的本質,同時積極鼓舞或參與各式反抗資本主義的抗議、罷工以及具有左翼性質的全球社會論壇,這一切都推動了資本主義進一步松動,為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但也應注意到,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需要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但在現實中,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在左翼政黨中起到作用是有其局限性的,這是目前資本主義世界主要由右翼政黨執政這一現實狀況所決定的。因此,要切實實現歐美左翼學者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推動新的世界經濟政治秩序的建設,應進一步增強其批判的武器的力度,并與現實中的左翼政黨、組織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