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貸款貧困片區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案例選編(四川篇)
定 價:¥88
中 教 價:¥52.80 (6.00折)
庫 存 數: 1
世行貸款貧困片區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是國家鄉村振興局(原國務院扶貧辦)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的第六個大型綜合性農村扶貧開發項目,旨在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經濟組織為依托,發展高效、生態、高附加值農業產業鏈,并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促進公平的組織安排與參與,提高目標群體收入,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貧困農戶可持續增收,為中國貧困片區產業扶貧積累有效經驗。該項目從2011年年底開始準備,到2022年結束,歷時10年,范圍涉及四川、貴州和甘肅三省所轄烏蒙山、六盤山兩個片區的10個市(州),共27個縣(市/區)。其中在四川,該項目支持了6個縣、10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本書集中展示了四川省項目的22個鮮活、生動的案例,講述了參與項目的干部群眾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奮斗和成長的故事。
本書講述了貧困片區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中的典型案例,該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項目區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世行貸款貧困片區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以下簡稱世行六期項目)是國家鄉村振興局(原國務院扶貧辦)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的第六個大型綜合性農村扶貧開發項目。該項目從2011年年底開始準備,2015年9月正式啟動,到2022年6月結束,歷時10年。 項目區范圍涉及四川、貴州和甘肅三省所轄烏蒙山、六盤山兩個片區的10個市(州)共27個縣(市/區),支持組建專業合作社407個,社員達到8.2萬戶, 其中建檔立卡戶約5萬戶,占總社員數的比例超過60%。世行六期項目由綜合價值鏈發展公共基礎設施與服務支持產業扶貧機制研究與推廣和項目管 理、監測和評價4個分項目組成,旨在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經濟組織為依托,發展高效、生態、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鏈,并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高目標群體收入,實現生態環境 保護和貧困農戶可持續增收,為中國貧困片區產業扶貧積累有效經驗。 其中,四川項目選擇的6個縣為瀘州市的敘永縣和古藺縣,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美姑縣,涉及49個鄉鎮、199個貧困村、1112個自然村。通過該項目的實施,10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支持,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提升了貧困群體的勞動技能和生產管理能力。該項目還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加快了脫貧進程,帶動了項目區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本書集中展示了四川省項目的22個鮮活、生動的案例,講述了參與項目的干部群眾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奮斗和成長的故事。
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是國家鄉村振興局直屬事業單位,同時又是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并組建的國際性扶貧機構。機構性質的雙重性使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既成為中國政府開展南南合作的重要渠道,又是專職從事減貧研究、培訓、交流和合作的國際平臺。
解碼敘永世行六期項目發展之路首創農技管護隊,為合作社發展保駕護航肉牛寄養的可貴探索平安向前的嘿門子村執瑪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涼山半細毛羊結碩果一片綠魔芋,撐起美好夢發展求變的世源光明村的光明路牛王歸來雪山關下花木蘭赤水河畔的前行者帶動轉變的尼地領頭羊那犧牲在脫貧路上的守望人社員親手繪制脫貧圖,伍爾小曲做養50只羊的夢大涼山女人的力量種植馬鈴薯,走出脫貧路陶付先養牛記一個鄉親都不能少大風頂下的拉里郎金沙江畔的半邊天各則村和阿古么子牛的卡莎莎合作社讓我找到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