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冊遵循中國古典哲學范疇及命題之脈絡,滲入西方哲學之元素,設定了四十個古典范疇和命題,即規律、人本、治未、陰陽、中和、智慧、有無、天人、實踐、批判、知行、思辨、精神、愛情、謙誠、生死、尚武、美感、人生、養德、善學、自強、成敗、發展、權變、財富、核心、共贏、傳承、整體、主動、博弈、危機、奇變、逆襲、雄辯、修錯、補短。每個范疇或命題后有兩到三個結合社會實際的短論,以具體事例或小故事闡述古典哲學理論,有理、可看、有味,從而形成《中國古典哲學導論》。將抽象理論具體化、生動化,全書內容豐富,讀來輕松有趣,也有益于增長知識。
《中國古典哲學:上冊》羅列了四十個古典哲學范疇,分別以短論闡述,內容豐富多彩,涉獵極廣,上至大禹治水,下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談古論今,同時又緊密結合當下實踐和生活,深入淺出,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動的小故事中,讓人在輕松閱讀中體會深層哲理。作者結合自己80多年的人生經驗和所見、所思、所感,為我們提供了一場思想的盛宴。全書在哲學范疇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搜羅了古今中外的名人軼事,從大的范疇看,在闡述人與自然、國與國、國與民之間的關系;從小的范疇看,在教我們愛國、做人的道理。是一本能讓作者讀完收獲頗多的好書。
序 道之所存,心則安之
近百萬字的書稿,竟花了我 30 年。我深感自己的能力太有限。因為我的《中國古典哲學導論》只觸及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古典哲學的冰山一角,故以導論示之,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在中國古典哲學多種多樣的范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后來各種觀點的 胚胎、萌芽。本哲理篇遵循中國古典哲理之脈絡,設定 40 個哲理范疇和命 題,結合中國國情論之,以期達到古為今用之目的。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吾歷經數十年對真理之探索,不知老之將至,遲暮之年,至死不移。真理之長河,江浪不絕;尋求真理之路程,似后浪追前浪。道之所存,心則安之。一生能為追求真理而奮斗,其樂大焉!尋道之旅,總讓吾悠悠而樂哉!
是為序。
羅利建
二○二二年三
羅利建,男,1940年3月生,成都都江堰市人。曾就職于重慶理工大學,行為科學副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國行為科學導論》《現代基礎管理與大同文化》《巫歌》《弱變強》《人本教育》《奔月記》《探險少年》《哲學之子》《探索未知》《答錢學森之問》《追尋遠古巫文化》(電視文獻片解說詞六集,重慶電視臺攝制并播出)《文化大國之希望》《解放兒童》《運動哲學》《情感美學》《中國人的美德塑造》《個性化教育》《創新策》《中國遠古文化探源》《中國古典哲學導論》。
目錄 1 論規律
1.1 治國斷想
1.2 簡論國家興衰定律
1.3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實現偉大復興須遵循的哲學方法論
2 論人本
2.1 五四運動百年祭
2.2 中國的文藝復興該定在何時
2.3 論人的主體意識
3 論治未
3.1 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3.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3.3 治未病的六條原則
4 論陰陽
4.1 對立即互補簡論
4.2 董仲舒的偽陰陽五行說批判
4.3 一場陰陽五行辯論引發的驚喜和憂慮
5 論中和
5.1 和而不同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5.2 中庸方法論告訴我們什么
5.3 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和而不同的創造性轉化
6 論智慧
6.1 智慧之樹長青
6.2 中國古代哲學智慧
6.3 實踐中的智慧
7 論有無
7.1 無中生有
7.2 無為而無不為
7.3 有無哲學范疇對中國古典美學的直接影響
8 論天人
8.1 用辯證唯物的天人合一觀催化新科學革命
8.2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批判
8.3 天人合一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自然基礎
9 論實踐
9.1 馬克思的實踐觀是走向成功的指南
9.2 中醫是中華文化之根,為什么一些人還提廢除中醫
9.3 實事求是乃實踐的第一要務
10 論批判
10.1 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10.2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科學精神的復歸
10.3 資本主義批判
11 論知行
11.1 手腦并用,助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11.2 知行合一的知識分子才會成就事業
11.3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呼喚中國瓦特的誕生
12 論思辨
12.1 真理向前跨越半步就是謬誤
12.2 黑格爾中國哲學觀批判
12.3 科與技的思辨
13 論利益
13.1 雙贏的利益才能長久
13.2 收入分配是重大利益調整問題
13.3 由大學教師囊中羞澀引發的思考
14 論精神
14.1 大禹治水與中國精神之形成
14.2 理想,讓長征路上的紅軍無比堅強
14.3 重視國恥意識才能加強國榮意識
15 論幸福
15.1 幸福的花為奮進者而開
15.2 如何通向幸福的彼岸
15.3 助人為樂,幸福滿滿
16 論愛情
16.1 真情洞開,愛情永駐
16.2 平等和尊重是愛情的基石
16.3 男女魅力之所在
17 論謙誠
17.1 謙遜的精髓是誠信
17.2 做有風骨的謙謙君子
17.3 卡特的謙誠和蓬佩奧的虛偽
18 論生死
18.1 生年
18.2 成年
18.3 天年
19 論尚武
19.1 要做有血性的漢子
19.2 魯迅的風骨
19.3 錚錚鐵骨源于愛國愛民之柔情
20 論美感
20.1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藝術成就
20.2 當今的文藝批評為何如此懦弱
20.3 關于裸體藝術
21 論人生
21.1 厚德才高,方有精彩人生
21.2 我們不該遷就自己的平庸
21.3 愛國是大德大孝
22 論養德
22.1 富裕了,節儉仍應是中國人的傳家寶
22.2 重道德,但不能搞泛道德主義
22.3 重塑敬畏
23 論善學
24 論自強
24.1 自勝者強,自傲者弱
24.2 國家不自強,就會自己打敗自己
24.3 改革開放的成功,依靠自強不息的中華兒女
25 論成敗
25.1 專一和守恒是成功的基本法則
25.2 真才實學勝過文憑
25.3 失敗未必不英雄
26 論發展
26.1 馬克思主義有沒有過時
26.2 試論經濟的波谷式發展
26.3 我們不能走法國式的共同富裕之道
27 論權變
27.1 權變八法
27.2 決策者應掌握和運用權變思維
27.3 管理者應該知曉的幾種權變方法
28 論財富
28.1 鼬鼠太多,國將不國
28.2 人為自我而活有錯嗎
28.3 近代德國人才輩出對我們的啟示
29 論核心
29.1 懷疑的時代為什么要堅守科學信仰
29.2 科技人才流失告訴我們扶持潛人才的緊迫性
29.3 德才兼備的高端人才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30 論共贏
30.1 簡論共贏
30.2 單邊主義批判
30.3 心理價值是經濟的第三種調節
31 論傳承
31.1 將中國傳統文化分三種類型進行傳承
31.2 中國自古以來的人文精神是最寶貴的財富
31.3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是儒道釋還是儒道墨
32 論整體
32.1 人類應珍惜當今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
32.2 促進東西方文明平等交流
32.3 期待藏水入疆工程早日成為現實
33 論主動
33.1 主動辯證法
33.2 中國文化走出去先應做些什么
33.3 主動的華為
34 論博弈
34.1 中國與日本不同屬于一個文化圈
34.2 博弈方法
34.3 基礎研究實力是博弈制勝的主要支撐
35 論危機
35.1 自信是搶抓機遇的有力抓手
35.2 大智者笑納危機而自奮,大庸者畏懼危機而自棄
35.3 因遏制中國而失掉中國大市場是愚蠢的
36 論奇變
36.1 奇變方略二十
36.2 關于變的中國哲學變奏
36.3 圍繞核心競爭力去變,企業才會贏
37 論逆襲
37.1 逆襲法則二十
37.2 名將的心中都裝著人民
37.3 以高超過人的逆襲破四面受敵之困局
38 論雄辯
38.1 雄辯法則
38.2 雄辯家會帶給我們深邃的思想
38.3 關于詭辯
39 論修錯
39.1 不要諱疾忌醫
39.2 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錯在哪里
39.3 如何糾錯
40 論補短
40.1 從錢學森之問到任正非命題
40.2 營造學派和大師共生的生態環境
40.3 精準脫貧是一個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