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文創、新藝論
——關于藝術學理論現實維度的思考
李鳳亮
“藝術學中國學派”初論
李心峰
探索中國藝術學知識體系
——基于個人學術視角的回顧與反思
李心峰 ·未來會如何?
——藝術學理論學科展望
李心峰
叩問初心 行穩致遠
——關于藝術學理論學科定位的思考
李心峰
試論文學與現代藝術體系
李心峰
“美術”與中國現代藝術體系
李心峰
藝術學理論的“理”與“論”
周建新 王 蕊
中國戲劇人類學的進程與展望
周建新 李 麗
數字交互藝術的多重特征及未來可能
周建新 王梁宇
數字加密藝術探奧:非同質化版本確證與數字光暈
周建新 王 蕊
“氣韻”美學意義的構成及其當代價值
李 健
唐代美學的“思”與“境”
李 健
“典型”與“形神”
——中西文藝理論、美學關于藝術形象認識的差異性解析
李 健
漢詩形式建構的文化哲學基礎
黃永健
圓動之美
——以中國戲曲、舞蹈、小說藝術為例
黃永健 王樂樂 岳頂聰 胡 娜
美國電影的危機和新形態的挑戰
——論圣丹斯電影節的啟發
劉 輝
霓虹黑色電影的批判性美學闡釋
劉 輝
現代、古典與經典
——青春版《牡丹亭》之傳播美學
胡鵬林
書史尋繹:倪元璐與黃道周交游考論
趙 輝 羅銳升
唐太宗御撰《晉書·制曰》與王羲之經典地位的確立
趙 輝 羅銳升
藝文并觀:梁武帝與唐太宗之書事考述
趙 輝
從政治統治轉向書學審美:唐太宗書法理論鉤沉及其文化淵源詮釋
趙 輝
大陸近十年沙孟海研究綜述
趙 輝
超越的“故事世界”:文學跨媒介敘事的運行模式與研究進路
鐘雅琴
沉浸與距離:數字藝術中的審美錯覺
鐘雅琴
從吉祥物到文化IP: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的IP開發與文化傳播
鐘雅琴 梁秋燕
編輯角色的專業回歸:重述作為“文化中間人”的身份體認
莫 沉
時裝模特、審美勞動和超經濟邏輯
莫 沉
中國古代藝術接受理論的構建:基于命題的視角
陳仕國 王廷信
中國喜劇電影創作的風光與隱憂
——以開心麻花為例
趙夢笛 李丹舟
圖式、幻象與權力
——戲劇觀看的視覺邏輯
方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