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為指導,以民族瀕危口述史料征編為切入點,全面、系統的探究并論述了土家族瀕危口述史料征集、整編、保護與開發利用,試圖為其他民族口述史料征編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為社會各界對土家族進行多維度研究提供翔實的口述史料。全書分為土家族歷史與文化研究、口述史料與土家族口述史料、土家族瀕危口述史料征集、土家族瀕危口述史料整編、土家族瀕危口述史料的數字化保護、土家族瀕危口述史料的開發與利用六個部分。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已結項,結項評價為良。
序
口述史料,作為記述人們口述的原始資料,承載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記憶,在復原歷史文化方面具有其他史料所無法替代的價值。國外相對比較重視口述史料的整理與研究,國內學界目前對口述史料尤其是少數民族口述史料的研究工作開展得還很不夠。選擇“土家族口述史料”作為研究對象,在我看來,極具挑戰性,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這是因為,土家族有民族語言,卻沒有文字,其歷史文化均靠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因缺乏有效的保護,部分口傳文化已經失傳,而且土家族聚居區的經濟、文化和教育發展極不平衡。從事此項研究的困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口述史料分布廣。武陵山片區地域廣闊,轄71個縣(市、區),要征編土家族口述史料不僅要與該區各級相關單位(機構)、研究專家及學者等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與捐贈,還需對散佚于民間的土家族手稿、實物等的口述史料進行廣泛征集與甄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二是征集難度大。土家族現存的一些瀕危口傳文化大多散佚于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的偏遠土家鄉村,要征集其口述史料,必須深入實地展開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等研究,不僅工作量大、任務重,還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三是征編無借鑒。我國口述歷史研究起步較晚,對少數民族口述史料進行征編還是一個新興領域,不僅在技術、人才等方面投入不足,而且相關學術成果不多,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研究和切合實際的工作實踐來指導該項目研究。
此外,口述史料編目比普通史料編目更為復雜,國內外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編目規則和方法。如何通過標準化的編目向讀者展示完整的口述史料,實現口述資源的共享,已成為國內外編目工作亟待解決的難題。
但值得慶幸的是,我校圖書館的彭燕老師(副研究館員)勇于迎接挑戰,攀登科學高峰,努力采摘學術碩果,完成了這么一部沉甸甸的專著。
《土家族口述史料征編研究》是彭燕老師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的最終成果,也是她十年如一日......
彭燕,女,土家族,1973年出生,湖南永順縣人,吉首大學圖書館工作,副研究館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少數民族口述歷史與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對土家族口述歷史、瀕危口述史料征編、特色數據庫建設等研究成績顯著。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1項,各類省級項目3項,地廳級項目1項,參與國家項目5項;以獨著或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6篇,研究成果多次獲國家、省級、地廳級等獎勵。
緒論1
第一章土家族歷史與口傳文化15
第一節土家族歷史溯源17
第二節土家族口傳文化21
第二章口述史料與土家族口述史料33
第一節口述史與口述史料概述35
第二節土家族口述史料54
第三章土家族口述史料的征集67
第一節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的原則69
第二節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的內容73
第三節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的路徑81
第四章土家族口述史料征集實例121
第一節土家族口述文字史料123
第二節土家族口述實物史料125
第三節土家族口述歷史資料129
第四節已征集土家族口述史料的特點與價值152
第五章土家族口述史料的整編157
第一節錄音、視頻與圖片的整理159
第二節口述訪談記錄的轉錄163
第三節土家族口述史料的編目169
第六章土家族口述史料的數字化保護185
第一節土家族口述史料的數字化保護理論研究187
第二節土家族口述史料的數字化保護具體措施200
第七章土家族口述史料的開發與利用233
第一節土家族口述史料開發與利用的意義235
第二節土家族口述史料開發與利用的原則236
第三節土家族口述史料開發與利用的策略240
附錄土家族瀕危口傳文化傳承人口述史案例265
主要參考文獻317
后記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