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的科學素質建設:第二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定 價:¥128
中 教 價:¥76.80 (6.00折)
庫 存 數: 1
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是我國科學普及領域的品牌學術會議,1991年由中國科普研究所發起,已連續舉辦27屆,為我國科普理論創新和科普實踐發展提供了重要學術交流支撐平臺。第二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于2020年9月28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為面向未來的科學素質建設。為更廣泛地傳播本屆會議學術成果,主辦方將大會學術委員會遴選的42篇論文結集出版。此論文集的出版將推動研討會成果深化利用,進一步促進學術分享和交流互鑒,更好地服務科普工作實踐,服務公眾科學素質建設。
序當代經濟社會已進入科技推動增長、創新驅動發展的階段,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推動產業進步和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經濟增長的方式和模式,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革,催生了信息經濟、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等各種新經濟形態。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顛覆性創新正在創造新產業和新業態,并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推動人類社會深刻變革。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不僅使科技創新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還使科學普及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如何推動新時代科普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發展,如何推進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化,如何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科普支撐,科普工作應如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提出的挑戰,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科普理論和實踐工作者需要面對的時代大課題。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我們即將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2020年是我國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我們即將迎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21-2035年)的全面實施。2020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和人們的生活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也充分顯示出科學知識的廣泛普及和負責任傳播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科普事業如何面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普工作如何適應新時代對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科普實踐如何面向新冠肺炎疫情防......
王京春,研究員,現任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1987年至1997年就讀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其間于1996年3月至1997年3月在英國紐卡瑟爾大學化工系作訪問學生一年。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至2015年10月,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就職中國科學技術館網絡科普部主任,2018年底調任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曾主持和參與了自然科學基金、863課題及其他課題等十余項,獲省部級獎勵2項,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參與翻譯和編著教材兩部。在中國科學技術館期間負責中科館信息化建設及中國數字科技館運行與維護工作,完成各類項目數十項,主持改造科技與生活C展廳,參與科協科普部虛擬現實項目,并負責在全國科技館范圍內推廣應用。
應急科普現狀淺析及能力建設研究 曾曉華/1基于需求幅度理論的老年群體科普服務分析 陳潔 鄭燕敏 金利芳/11基于公共傳播語境的科學傳播話語研究以氣象科普為例 達月珍/23科技輔導員創新能力現狀及培養對策 刁國斌/37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科普創作的實踐與思考 范振翔/45淺談推進智慧場館科普信息化建設 高雅/54試析江蘇省中小學生科技競賽機制 葛璟璐/64繁榮科學繪本創作芻議 郭子若/80我國城市三級醫院科普現狀調查何海蓉 閆心語 張娜 李亦斌 蔡豪 馬冠生/92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社區科普在行動蘇州社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狀況 何麗 楊智明/101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研究 胡冀寧 白加德/110關于航空科普服務供給的資源研究 胡鑫川/130弘揚科學精神方法策略研究 季良綱/141應急科普建設研究 李盛寬/154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科技教育新格局 李亦菲/163地質公園增強科普教育功能的實踐策略 劉海生 潘建紅 胡俊平/174科技館展覽教育在中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存在意義及問題探析 盧大山/187基于CLIL理念的科學課程在校外的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 馬洪梅/195應急科普能力建設研究 莫瑞駿 蘇海蛟 阮圣珊/206未來新形勢下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的策略探究 史博 劉志海 宋泓儒 金旭佳 薛彬/217新冠肺炎疫情中利用移動通信媒體科普傳播的實戰與策略 田超然 喬爽益/227跨學科教育視角下科普服務發展路徑與實施策略探討 王夢倩 崔鴻/237學會組織科學素質國際化建設路徑探索以中國公路學會為例 王娜 梅君/250淺談智慧 科普在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中的經驗及路徑以天津科學技術館智慧化支撐建設為例 王瑩/261移動網絡背景下科普動畫的傳播趨勢研究 王子倩 姜穎道/274淺談科學小品的思想性 吳雙/286淺議科技館展品說明牌 向東海 金克軍/295天文科學課程教師發展天津科學技術館天文科學課程教師培訓案例分析 許文/304關于新冠疫情防控中典型科普公眾號平臺的分析與建議 楊智明 鄭念/313從非典到新冠:網絡應急科普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傳播策略 弋瑋瑋/325科普項目與高校專業實踐融合模式研究 弋瑋瑋 李波/333關于提升密云區中小學科技活動輔導教師培訓實效性的研究 尹玉/341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以北京市科協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為例 張蘭英/353淺談科技館的科普教育發展 張麗霞 黃桂花/363應急科普展覽模式研究以廣東科學中心新冠肺炎主題科普展覽為例 張娜/372從內容敘事到傳播渠道:醫學科普的傳播策略探析以《宮頸癌和它的宿敵》為例 張煊 王玨 華克勤/383線上科普教育活動直播與錄播傳播過程分析以武漢科學技術館云尚探究活動為例 張婭菲/398歷史視角下的科普定義、特征和社會功能 張昀京/411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北京市科技教育培訓模式探究 趙茜/420面向未來科學素質建設的自然博物館教育 趙妍/430科技館應急科普研究現狀及常態化發展思考 鄭巍/441日本應急科普機制分析及經驗啟示 朱海倫 姜雨朦/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