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黎光從小被送回農村老家跟奶奶生活,70年代又趕上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申黎光便和一批知青被送到邊遠山區插隊鍛煉。經歷了重重困難,度過了艱苦的生活關、勞動關和復雜的人際關,發生過女知青被歹人騷擾,男知青勞動中致殘等同年代知青的相似遭遇。農村的艱苦歲月,使申黎光磨煉了意志,鍛煉了體魄,也了解農村、農民,適應了農村的艱苦環境。招工后當上了一名鉗工,由于工作積極,思想活躍,被縣上某領導發現,調到縣政府擔任了領導的秘書。但在一次縣委召開的重要會議上直言相諫,被領導認為是不成熟的表現,后被調到縣公安局當了一名刑警。在一次破案追逃中又出了交通肇事,受到了相應處罰。改革開放以來,縣上選拔中青年干部,申黎光又被調到了政府辦,從事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工作。由于工作成績突出,被擬定為鄉鎮領導干部人選,但又遭人誣告,說他犯有交通肇事罪。后經組織調查澄清了事實,申黎光被提拔為鄉黨委書記。經過三年多的努力,該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申黎光又被組織擬定為副縣長人選,但又遭人舉報,說他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申黎光仕途曲折坎坷,最終被提拔,但并沒有得到重用。小說通過對申黎光人生經歷的描寫,講述了一個青年坎坷曲折的人生和奮斗拼搏的經歷;描述了農村改革開放初期的艱辛探索和崎嶇發展的過程;展現了一幅新時代中國農村建設的壯美畫面。小說弘揚了真善美,鞭撻了假丑惡,給人以思考、啟迪和信心。
蒲力民,筆名樸實,大學文化程度,陜西鳳翔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三屆陜西省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交通作家協會副主席兼黨支部書記,省交通作協公路分會主席,陜西省職工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出版書籍有:紀實文學《香山下的陰影》,中篇小說《風雨人生路》《青春不迷茫》,散文集《歲月留痕》《人在旅途》《幸福在路上》《幸福的感覺淡淡的》《老兵日記》《別問時間都去哪了》《老兵不走》長篇小說《交通局長》等十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