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始, 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翻譯出版工程啟動至今,集中展示了優秀蒙古文文學創作的豐碩成果,在國內外讀者中產生了廣泛而熱烈的反響,成為一個介紹內蒙古蒙文作家創作現狀的優秀品牌工程。
2024年推出第八輯共四部圖書,分別是:長篇小說《牧歌》、中篇小說卷《敖特爾》《雁歸時節》、短篇小說卷《喃喃阿拉塔》。
前 言
內蒙古文學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祖國北疆亮麗文化風景線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自古以來,內蒙古文學精品佳作燦若星河,綿延接續,為構建多元一體的中國文學版圖貢獻了應有的力量。
蒙古文文學創作是內蒙古文學的一抹亮色,廣大少數民族 作家用自己生動的筆觸創作出了一大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鴻雁高飛憑雙翼,佳作共賞靠翻譯。這些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并沒有局限于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通過插上翻譯的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乃至走
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敖特爾
為集中向外推介展示內蒙古優秀蒙古文文學創作的豐碩成果,為使用蒙古文創作的作家搭建集中亮相的平臺,讓更多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被讀者熟知,自2011年起,由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內蒙古文聯、內蒙古翻譯家協會聯合推出文學翻譯出版領域的重大項目《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翻譯出版工程》。該工程旨在將內蒙古籍作家用蒙古文創作的優秀作品翻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面向全國出版發行和宣傳推介。此工程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全方位、系統化向國內外讀者完整地展示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成果的重大舉措,是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文文學創作水準的一次集體亮相,是內蒙古自治區文學翻譯水平的一次整體檢驗,是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生動實踐。
民族文學風華展,依托翻譯傳久遠。文學翻譯是筆尖的刺繡,文字的雕琢,文筆的錘煉。好的文學翻譯既要忠于原著,又要高于原著,從而做到錦上添花,達到信 達 雅的理想境界。這些入選翻譯工程的作品都是內蒙古老中青三代翻譯家字斟句酌的精品之作,也是內蒙古文學翻譯組織工作者精心策劃培育出來
的豐碩果實。這些作品篇幅長短各異,題材各有側重,敘述各具特色,作品中既有對英雄主義淋漓盡致的書寫,也有對凡人小事細致入微的描摹;既有對宏大敘事場景的鋪陳,也有對人物內心波瀾的捕捉;既有對時代發展的精彩記錄,也有對社會變革的深入思考;既有對守望相助理念的呈現,也有對天人和諧觀念的倡導。它們就像春夜的絲絲細雨,潤物無聲,啟迪人的思想、溫潤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為我們心靈的百草園提供豐潤的滋養。
該工程實施以來,社會反響強烈,各界好評如潮,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蒙古文文學創作的重要窗口,部分圖書甚至成為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重要的文獻資料。此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為促進各民族作家、翻譯家交往交流交融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供了堅強支撐,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做出了積極貢獻。
石榴花開,牧野歡歌。時光荏苒,初心不變。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征程之路上,衷心祝福這些付梓出版的作品,沐浴新時代文藝的春風,帶著青草的氣息、文學的馨香、譯介的芬芳,像蒙古馬一樣,縱橫馳騁在廣袤無垠的文學原野之上。
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冀曉青
額爾登陶格陶夫:內蒙古自治區正鑲白旗伊克淖爾蘇木柴達木嘎查牧民。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錫林郭勒盟優秀鄉土人才。先后創作《在天庭前》《雪佛》《棗紅馬的戈壁》三部長篇小說。作品曾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素龍嘎獎、內蒙古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等。
譯者簡介:
照日格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翻譯家協會副主席,《內蒙古青年》雜
志主編。自 2000 開始發表作品,已發表蒙漢文作品(包括翻譯作品)四百余萬字,漢譯出版《月光曲》《城市故事》等八部,蒙譯出版《莫言短篇小說集》等十余部作品。翻譯作品散見于《世界文學》《譯林》《外國文藝》《民族文學》等報刊。翻譯作品曾獲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民族文學》雜志年度翻譯獎、《世界文學譯叢》雜志年度翻譯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