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新與質,把握其理論內涵與實踐外延?新質生產力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有哪些關聯?政策及金融服務又該如何支撐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
本書收錄了林毅夫、黃奇帆、鄭永年、劉世錦、黃益平、姚洋等國內一線學者、專家對中國經濟的觀察與思考,結合外部形勢及內部特征,圍繞新質生產力的定義與內涵,從戰略支撐、產業支撐、金融支撐、基礎支撐、目標引領等角度,對新質生產力這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進行解讀,對經濟回升向好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對數字經濟、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等熱點領域進行研判,并為如何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在穩增長的同時促進經濟轉型提出參考路徑。
林毅夫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張宇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盧 鋒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姚 洋 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執行院長
趙 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長聘副教授
徐晉濤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周 文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黃奇帆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
李兆前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
劉世錦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
黃 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劉元春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陳小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原所長
黃益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王景頗 蘇州異格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龐義成 第一電動創始人、智電集團董事長
劉 穎 北京天鏈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
劉國恩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劉曉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張曉冬 北京大學長沙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周安吉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本研在讀
雷曉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鄭永年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
主編:
王賢青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傳播中心主任
序言
第一章 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背景
如何理解全球變局的邏輯與中國經濟的定力? / 林毅夫
百年變局的背后是多重挑戰疊加,當務之急是離開懸崖/ 張宇燕
從G20 視角看近年全球經濟治理演變態勢/ 盧鋒
中國經濟的挑戰與復蘇邏輯/ 姚洋
老齡化帶給經濟增長的壓力與動力/ 趙波
第二章 新質生產力的定位與內涵
圍繞新制造、新服務、新業態,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黃奇帆
經濟中國的今天與明天/ 鄭永年
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內涵與關鍵原則/ 王勇
什么是新質生產力,如何形成? / 周文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李兆前.
第三章 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支撐
利用比較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林毅夫 ... 109
穩增長促轉型要著力挖掘新增長潛能/ 劉世錦 ... 115
激活中國經濟新動能的三個著力點/ 黃卓 ... 125
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 劉元春 ... 133
中國產業技術創新模式的認知和挑戰/ 陳小洪 ... 139
新發展格局下的產業結構轉型/ 趙波 ... 147
第四章 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支撐
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黃益平
創新是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 劉國恩
解碼追趕升級中國芯片產業之洞察/ 王景頗
智能電動汽車這一棒,中國是怎么實現趕超的? / 龐義成
中國商業航天拉開大幕,衛星互聯網全球競速/ 劉穎
第五章 新質生產力的金融支撐
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 林毅夫
金融如何助力新發展格局/ 黃益平
為金融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劉曉春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黃卓 張曉冬 .
第六章 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支撐
全國統一大市場有什么用? / 趙波 周安吉 .
教育、人力資本與長期發展/ 雷曉燕
雙碳目標的基本邏輯與經濟增長模式的必要轉型/ 徐晉濤
第七章 新質生產力的目標引領: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路徑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林毅夫
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經濟新征程/ 姚洋
準確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Z大的政治/ 鄭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