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個叫作寬窄巷子的地方
它是一道讓人肆意打望的懷舊與時尚風景線
更有許多可以任由散漫橫加評說的自由話題
蘇偉,四川人,出版過《寬巷子窄巷子打望老巷》《行走在寬窄之間》《晃蕩成都》《最后的羌聲部落》《新寬窄老巷子》等圖書。
No.1 那里怎么說火就火了
No.2 追述寬窄巷子的從前
No.3 優雅其間的閑適話題
No.4 街頭巷尾的花樣年華
No.5 門庭坊前的風尚格調
No.6 茶熏水潤的怡然時光
No.7 寬巷子的新懷舊地帶
No.8 窄巷子的小資風景線
No.9 井巷子的老市井背影
No.10 留在老巷的睿語筆記
《遇見寬窄巷》:
老板號稱莽漢詩人,是位資格的成都兄弟,他一邊行吟風月,一邊務實經商,在中餐館的經營上他多年來章法自如,積累了一些頗有內涵的心得。因為生意創建于1999年,在2008年寬窄巷子開街以后,他又將自己原有的文化底蘊搬遷至寬巷子再做文章,為了表明這是原創,他把印象定格在了1999上。
這位詩人老板在寬窄巷子幾年的時間里繼續踐行他所理解的餐飲文化,號稱把“香積廚1999”作為自己的江湖歸隱地,為此,他幽默地把餐廳的中等檔次比為“高不成低不就”,還以藝術家的口氣說,玩的就是后現代虛無主義的真實。
他還以詩人的口吻這樣解釋他的主張,他說,“我的周圍是幾家會所和成都最有名的品牌餐飲,我打算在這些豪紳們中間做一個中農。我堅決反對流行菜,所以,我的菜品會很老舊,主要是我爺爺我奶奶他們那一輩的書呆子、地主和童養媳的口味。這樣的風格別人喜不喜歡我不知道,但是我不喜歡。”
這位老板的確“很詩人”,他把自己的生活分為“天上”和“人間”兩塊,通常在初夏和初冬在自己的“天上”寫詩,其余時間就在香積廚1999的“人間”里做美食。在“人間”里,他與的各路朋友擺桌子吃飯喝酒,偶爾也把他視為在“天上”玩的文化研討、前衛藝術策展等搬進香積廚,與他搜羅的川菜、徽菜、杭幫菜、蘇幫菜、潮州菜、貴州菜共襄繁華,這樣,香積廚1999的菜味里就飄著些跟詩跟文化有關的東西。
寬巷子19號原是一家有皇家格調的吃喝院子,那時的名叫做“養云軒”,主人把北方胡同的基調和南方民俗的彩頭在這里進行必要的文化融合,只是三年下來,主人家另有原因丟下了這份產業遠去他處,而新搬進來的喚作了“三只耳”,是成都當地一家有名的火鍋店。
火鍋在成都的泛濫據說是有上萬家的驚人數字,在外地人看來,火鍋店猶如是一個水深火熱驚心動魄的嬉戲區,其夸張的情景也是真實的沼澤,只要陷進去便欲罷不能。在寬、窄、井三條巷子中間,火鍋店原是不允許進入的,據說當局有著嚴格的準入要求,但是后來備不住廣泛需求和門檻下降。
從門外面看,門頭的方正氣派是正中上位思想的體現,原來的建筑系民國年間修建,本身就融進了北方宮廷的建筑傾向,到2005年時還有數戶人家圍著一個天井居住在里面,現在的店家主人對此設計可謂用心良苦,后來還是走了一脈相承的裝修路線,為老巷復原了一個懷舊情態。
院門口安放了兩個石雕,好似從前深宅大院前的架勢,巷子里各家都喜好這樣給院落添些高貴的氣質,說來,這到底還是北方文化的做派。院內的設計卻展開了更多的南方民居特色,在硬朗中求委婉,兼具高雅大氣和靈性十足的私密性,尤其有含蓄的木窗欞和中式的家具,有華麗的織錦緞和漆器屏,在前檐廊柱上可以看見院落保護時用鋼條固釘修復的細節,這讓院落現出了歲月的色澤和痕、跡。而樹影、燈罩、玻璃的介入又為其添上了正確得當的時尚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