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以語言學理論、語言生態理論為依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運用文獻綜述、理論推導、語料統計、問卷調查、訪談、測試、評估等手段,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各類城鎮語言生態作了較為全面考察。尤其是對不少理論問題提出我們的主張,比如語言生態的屬性特征、語言生態在新型城鎮化中地位和作用、新型城鎮與市民語言能力的關系、特點、功能等、語言與貧困的生態關系作用特點、新型城鎮與語言服務的關系、語言服務的生態平衡及在新型城鎮化中的作用等等,并以語言生態理論為指導,對一些具體問題展開研究,包括從語言生態位理論研究方言,用生態熵理論研究城市命名,對大灣區語言、杭州西湖、天臺路街名語言的生態狀況進行考察,提出構建不同類型語言生態的建議。經過五年努力,完成了預期研究計劃,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語言文字應用》《浙江社會科學》等雜志發表了9篇學術論文,其中有2篇分別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最終形成了30萬字的專著。
張先亮,浙江師范大學國家語言政策與語言生態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語法、生態語言學。出版學術專著(含合著)9部,其中7部獲省級以上獎,主編教材及著作12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語言學報》、《教育研究》、《語言文字應用》、《世界漢語教學》、《語言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12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項(含重點1項)、省部課題7項(含重大1項、重點3項);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教育部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兼任全國高校現代漢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浙江省語言學會副會長等職。王倩,女,遼寧阜新人,文學博士,現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副詞研究,語法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