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期隴右防區形成經歷了從秦州總管府析出岷疊洮三州都督府轄屬的岷疊洮宕四州、秦州都督府轄屬的秦渭成武四州和從涼州總管府析出蘭、鄯兩州都督府轄屬的蘭鄯河廓四州近百年的演變過程。在維護邊疆安全的過程中,隴右逐漸形成了前沿防區和后勤補給區地域分工。前者由鄯州都督府承擔,后者由秦州都督府承擔,洮州都督府兼有防御九曲吐蕃、溝通鄯秦兩州都督府、保護秦州都督府側翼的作用。各都督府有機地分工和協作,使得由點組線、由線帶面的防御體系得以和河西等防區積極實行大規模協同作戰。唐朝的隴右防御體系,為今天我國西部不同地貌條件下的邊疆治理提供了多樣化參考,而唐朝出于國家安全目的對周邊用兵的緩急及隱藏背后的戰略,對當今我國經略海陸邊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李新貴,男,1974年生,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專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博士后,F為寧夏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方民族大學外聘導師,軍事科學院專家庫專家,中宣部國家社科基金出版項目《中國黃河文化大典》叢書專家委員會專家。主要從事歷史地理學、中文古地圖研究。主持完成國基金項目2項,現主持“寧夏哲學與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工程”項目、國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藏珍稀黃河古地圖整理與研究”、國家新聞出版署“十四五”時期重點圖書項目,以及國家古籍數字化資助項目技術負責人。出版專著《<籌海圖編>譯注》(中華書局2017年版)1部,曾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篇,成果獲“寧夏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一、二、三等獎各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