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陸 篇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的開辟及其重大意義 …… 張從田 (3)
人情政治下的統一戰線: 漂移時代的密縣故事………… 黃道炫 (23)
八一三淞滬戰役新論 ……………………………………… 馬振犢 (42)
中國抗日持久戰戰略幾個問題之思考 …………………… 彭玉龍 (84)
全面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對日本侵華軍事戰略之
研判 ……………………………………………………… 袁成毅 (98)
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淪陷區研究 ……………………… 臧運祜 (116)
近代日本侵華觀念的形成與推展 ……………………… 李少軍 (130)
抗戰文學里的正面戰場 ………………………………… 張中良 (142)
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抗戰史影像的整理與研究………… 李學通 (165)
戰時國民政府對緬關系及對印緬民族獨立
運動的關注 ………………………………… 左雙文 劉 杉 (180)
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 ……… 蔣建農 曹子洋 (200)
戰后國民政府對日本戰爭犯罪的調查與審判 ………… 宋志勇 (223)
“ 中國正處在十字路口”
———戰時在華西方人士對中國抗戰
的觀察與評論 …………………………………… 卞修躍 (241)
戰時江南水泥廠的命運與汪偽政權的角色
———以日方強拆機器為中心的考察 ………………… 張連紅 (266)
美國文本記錄的南京大屠殺 …………………………… 張 生 (281)
中國共產黨敵后抗戰軍事戰略指導的特色 …………… 周小寧 (308)
日本帝國的大陸政策 …………………………………… 史桂芳 (324)
“ 犧牲已到最后關頭”
———盧溝橋事變后全國一致抗日局面的形成 ……… 汪朝光 (338)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世界意義 ………………………… 高士華 (362)
國際關系視野下的中國抗日戰爭研究 ………………… 陳謙平 (368)
臺灣地區篇
九一八事變前后的中國困境 …………………………… 何世同 (391)
抗日戰爭的戰略思想及其發展 ………………………… 傅應川 (405)
中、 日雙方對九一八事變之戰略決策 ………………… 江顯之 (425)
從 “ 脫亞” 到 “ 興亞”
———日本近代侵華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 楊志遠 (453)
安危他日終須一仗
———從大歷史試論中日戰爭的必然性 ……………… 吳昆財 (471)
抗日戰爭的關鍵戰略問題 ……………………………… 黃炳麟 (479)
抗戰時期中國外交處境對各階段軍事戰略演變之
影響……………………………………………………… 江顯之 (497)
《 申報》 與 《 中央日報》 中的八一三淞滬會戰 ……… 劉芳瑜 (520)
武漢會戰后之持久消耗態勢的形成與演變 …………… 宋啟成 (540)
日方媒體與影像中的中國淪陷區殖民統治
———以 《北支》 雜志為例 …………………………… 丘智賢 (554)
不以成敗論英雄
———論抗戰中的 “長衡會戰” ……………………… 王信力 (570)
保衛重慶
———鄂西會戰的歷史意義 …………………………… 金 智 (583)
抗戰時期云南的戰爭動員 ……………………………… 楊維真 (608)
再探 “ 滇緬公路” 對抗戰之意義與貢獻 ……………… 奚國華 (621)
中國近代軍陣醫學的奠基人———林可勝 ……………… 何邦立 (640)
抗日戰爭中國戰勝日本的關鍵因素 …………………… 胡筑生 (656)
蔣介石對日本的 “ 以德報怨” 政策
———兩岸學界觀點之比較 …………………………… 劉鎮燈 (673)
抗戰洗禮下少數族群的中華民族化 …………………… 吳啟訥 (687)
日本傀儡政權潰敗之社會經濟因素 …………………… 王顥穎 (727)
從法德兩國處理戰爭歷史記憶談
兩岸抗戰史的編纂 …………………………………… 李鎨澄 (747)
后 記 ………………………………………………………………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