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唯物史觀及其社會形態理論與大的歷史時代觀,勾勒出相對完整的邏輯體系,揭示了唯物史觀的當代價值,最后落腳在鑄就中華思想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派上。全書共分六編,各編內容基本上按寫作或發表時間排序,反映了理論創新循序漸進、與時俱進的品質。開篇緒論強調堅守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性;全書主體結構由唯物史觀基本原理編、社會形態理論與大的歷史時代觀及其運用編、中華思想史當代馬克思主義學派構建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批判編四個部分組成;最后展望編旨在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布局謀篇。此外,整理了作者早年撰寫的有關歷史唯物主義研讀筆記的目錄,作為附錄。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中華思想史”(20@ZH026)、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學術創新工程“中華思想通史”項目階段性成果。這一著作的出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唯物史觀守正創新、加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的道路上無疑有著標識性作用,是中華思想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一份宣言書。它為編撰中華思想通史提供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進一步夯實理論堅持和理論創新的基礎,是相關專業研究的重要參考。
王偉光,1950年2月出生于遼寧丹東,祖籍山東省海陽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南開大學終身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后考入中共中央黨校理論部,先后獲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法律委員會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哲學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院長和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1987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作者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中華思想通史等領域研究,出版學術著作50余部,在國家級報刊發表論文六百余篇,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專著有《社會矛盾論》《利益論》《王偉光自選集》《王偉光講習錄》《哲林漫步》《馬克思主義學習文稿》《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論稿》《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論》《中華思想史文論(一至四)》;主編《新大眾哲學》《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共產黨員必備哲學修養》《開辟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境界》《中國社會形態史綱》《中華思想通史緒論》《社會主義通史(八卷)》《世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前途命運暨當代國際形勢研究(一至八)》《新時代我們一起學雷鋒(系列讀本)》;主要譯著《歷史和階級意識》(合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