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凝練了“工程材料與機械制造基礎”課程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所需的各種知識點,擬定了能力點和能力要求。按照知識點的邏輯關系,構筑了適應于工科不同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對接了工科專業人才培養對該課程的知識需求。基于慕課(MOOC)等在線課程的教學特點,確定了教學的核心知識點、翻轉課堂內容要求。基于產品的制造流程和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要求,擬定了機械制造實習模塊必要的知識點和能力要求,構筑了相對完整的機械制造實習知識體系。該書通過知識體系的建立,為后續修訂課程基本要求和教學大綱、制定課程標準、編寫教材提供了必要的依據。
本書將系統介紹工程材料與機械制造基礎系列課程完整的知識體系、能力要求、知識點、核心知識點、翻轉課堂要求等內容。概書對工程材料與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和機械制造實習的發展建設具有很好的參考指導作用。
孫康寧,工學博士,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家級教學名師,*家高層次人才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先后發表教學、科研學術論文近300篇。出版專著、*家及部省級規劃教材7部,獲得*家技術發明2、3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0余項。獲得*家級教學成果2項,省級教學成果1、2等獎3項,獲得*家級精品教材一部,省級優秀教材一等獎一項。主持*家精品課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家級教學團隊。
第1章緒論
1.1本書的主要任務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2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1.2.1解決問題的思路
1.2.2解決問題的方法
1.3前期調研與工作基礎
1.3.1原“金屬工藝學”課程知識體系
1.3.2原課程的性質、目的、任務和教學目標
1.3.3課程的現狀
1.3.4課程存在的問題
第2章新的課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構建
2.1課程知識體系邏輯關系
2.2課程知識體系
2.3課程能力體系
第3章課程主要知識點和能力點
3.1材料與制造技術簡論
3.2工程材料
3.2.1工程材料的力學性能
3.2.2材料學基礎1(金屬材料)
3.2.3材料學基礎2(非金屬材料)
3.2.4材料選擇
3.3材料改性
3.3.1材料熱處理
3.3.2材料表面工程技術
3.4材料成形
3.4.1材料的液態成形
3.4.2材料塑性成形
3.4.3材料連接成形
3.4.4陶瓷及粉末冶金材料成形
3.4.5高分子材料成形
3.4.6復合材料成形
3.5機械制造工藝
3.5.1切削加工工藝
3.5.2特種加工工藝
3.5.3螺紋與齒形表面加工
3.5.4常見表面加工方案選擇(建議采用討論式)
3.5.5數控加工技術
3.5.6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建議采用討論式)
3.5.7零件的制造工藝過程
3.5.8裝配自動化
3.5.9機械制造工藝典型零件討論(建議采用討論式)
3.5.10機械制造經濟性與管理
3.5.11機械制造業的環境保護
3.5.12非金屬材料的機械加工
3.5.13電子設備制造基礎(本部分建議安排學生自學)
3.6機械制造實習
3.6.1機械類
3.6.2非機械類
第4章模塊化部分課程知識點與能力點
4.1機械工程材料
4.1.1工程材料的力學性能
4.1.2晶體結構與結晶
4.1.3金屬的塑性變形
4.1.4二元合金
4.1.5鐵碳合金
4.1.6合金鋼
4.1.7鑄鐵
4.1.8有色金屬及合金
4.1.9非金屬材料
4.1.10材料的選用
4.2材料成形
4.2.1材料的液態成形
4.2.2材料塑性成形
4.2.3材料連接成形
4.2.4陶瓷及粉末冶金材料成形
4.2.5高分子材料成形
4.2.6復合材料成形
4.3機械制造工藝
4.3.1切削加工工藝
4.3.2特種加工工藝
4.3.3螺紋與齒形表面加工
4.3.4常見表面加工方案選擇(建議采用討論式)
4.3.5數控加工技術
4.3.6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建議采用討論式)
4.3.7零件的制造工藝過程
4.3.8裝配自動化
4.3.9機械制造工藝典型零件討論(建議采用討論式)
4.3.10機械制造經濟性與管理
4.3.11機械制造業的環境保護
4.3.12非金屬材料的機械加工
4.3.13電子設備制造基礎(本部分建議安排學生自學)
4.4機械制造實習
4.4.1機械類
4.4.2非機械類
第5章課程知識點與能力點的匯集及分析
附錄A“工程材料與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標準(或教學基本要求)
制定的依據和原則
附錄B“工程材料與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十一五”版)
(機械類專業適用)
附錄C“機械制造實習”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機械類專業適用)
附錄D教育部、中國工程院關于印發《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
的通知
附錄E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