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試圖從合法性危機與合法性建構的角度思考文學理論問題,并通過文學批評實踐具體地觸及理論問題。理論思考主要基于三個維度,一是反思社會理論視野下的文藝領域的規范性基礎與合法性問題,認為審美領域既有規范又超越規范;二是探討文學審美意識形態論的合法性危機,試圖從形式的意識形態論加以重建;三是闡發文藝符號學的合法性命題。三者都存在著合法性危機與理論的悖論,但是文學藝術是存在的,又是必然的,當代歷史語境中的合法性重建必須在意識形態、審美文本與歷史語境的復雜糾葛的結構元素中艱難地展開,理論之后不是理論的死亡而是理論的創新開始,理論合法性與歷史描述性進程在張力中展開。文學批評實踐也主要從理論合法性危機與重建中展開文本與文學現象的細讀,涉及傳統文化與意識形態,現代性與文學形式,后現代欲望與審美問題。
傅其林,1973年生,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擔任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副會長,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八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等獎勵。出版《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核心問題》《宏大敘事批判與多元美學建構》《阿格妮絲·赫勒審美現代性思想研究》等學術著作;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European Revi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esis Eleven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