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傳統中存在著情感主義哲學,中國情感主義哲學的特質是情緣主義,先秦儒家是情緣主義的開創者。情緣主義認為情感具有本源性地位,但此“本源”不是本體,而是發揮優先性 開端作用和導向作用的機緣或淵源。情感為人的一切觀念活動及其實踐創造了機緣,發揮這樣作用的情感本源即情緣。隨著中國哲學本體論、宇宙論形態的發展,情緣主義的思想視域被遮蔽了。明代中期至今,中國出現了諸多情感主義哲學理論,情緣主義的思想視域也得以再啟,但其間夾雜著與情感本體論、情感宇宙論的糾纏與分擘。在這個知識壓迫價值、客觀壓迫主觀、事實壓迫幻想的時代,發揚中國情緣主義哲學傳統,構建新型“情緣”哲學是非常必要的。
李海超(1987—),男,哲學博士,畢業于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哲學專業。現任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暨新時代中華傳統美德研究基地研究員,曾在美國邁阿密大學訪學一年,主要研究方向為儒家心靈哲學和情感哲學。著有《陽明心學與儒家現代性觀念的開展》《心靈的修養——一種情感本源的心靈儒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在《哲學與文化》《倫理學研究》等各類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