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研究視域的不斷拓展,“翻譯”不再僅僅指示語言層面的語際轉換,更關涉包括中西方語言特征、詩學傳統、審美理想與訴求、翻譯詩學、翻譯美學等方面在內的闡釋與研究。古詩英譯中,譯文受源語言和目的語的制約,既昭示文化適應的深廣程度,又閃爍著文化權力的魅影。其意義在雙重語境干預及文化權力的支配下發生“位移”,故而譯出的古詩韻致不足,詩意寡淡。因此,本書以“意義”為切入點,較為深入地探討古詩意義迷失的具體成因及內在機制,為優化古詩英譯尋求解決方案,透過古詩翻譯的視域,審視漢、英雙語的區別性特質;同時,積極參與探索我國當代翻譯學學術體系的建設,增強其闡釋力,切實指導我國外譯外宣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石燦(1988.7-),女,青島大學英語系講師,碩士生導師,2017年博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2017.7-2018.7執教于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系,2018.8-至今,執教于青島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研究方向:翻譯學、中西比較詩學、中西翻譯史。其長期從事翻譯實踐及研究,近年在國內外期刊發表翻譯類學術論文7篇;主持廳級項目2項,參與翻譯類國家社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項;組織成立本學院譯象翻譯工作室(筆譯累計96.4萬字,口譯時長1.2萬分鐘,近年指導譯象獲獎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