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著眼點置于中國與朝鮮半島文學關系轉變的近現代語境中,在研究體系、研究視角和學術視野等方面求新求異,對中國與朝鮮半島新文學的關系進行了整體探究,旨在增強中華文化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和滲透力,為中國新文學域外影響研究發掘新的學術生長點。 中國新文學與朝鮮半島新文學之間,既存在“同軌性”,又存在“異質性”。在西方和日本巨大影響的夾縫中,朝鮮半島新文學還是通過與中國新文學的交流,在萌生、演變和拓展等諸多方面接受了中國新文學的影響。“同質性”主要表現傳統與現實的“同位意識”,以及由此引發的對中國新文學的關注共鳴和價值認同。在此基礎上,中國新文學的具體理論和實踐,成為朝鮮半島的重要“異域鏡鑒”。“異質性”則主要表現在中國與朝鮮半島半殖民地與完全殖民地的不同社會文化語境以及日本賦予的“殖民色彩”和“抵抗心理”等。 本書強調了中華文化在東亞的地位,明確了中國新文學的輻射和影響在近現代朝鮮半島的重要作用;凸顯朝鮮半島現代文學發展中的中國影響因素的同時,為中韓(朝)文學關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視角。通過闡明中國與朝鮮半島新文學之間“異質”與“同軌”的邏輯關系,為文學現代化在東亞板塊的聯動構造了重要一環。
張乃禹,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于蘇州大學,主要從事中國與朝鮮半島文學關系研究、中韓文學比較與文學譯介傳播。近年來出版專著1 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 項(18BZW120,良好結項)、在研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 項(21FZWB097),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 項(13YJC752036)、主持完成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海外韓國學項目1 項(AKS-2021-R-012)、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 項以及其他市廳級項目4 項。出版專著《中韓小說現代化轉型比較研究》,在《中國翻譯》《社會科學》《浙江學刊》《小說評論》等中韓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 余篇。獲得市廳級優秀成果一等獎1 項、二等獎1 項、三等獎2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