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詩人易學與詩學》的續編。進一步論證易學闡釋學,深化“易學詩學”概念闡發,拓展易學詩學研究范圍,在現代與后現代視野下,對詩人易學中的心性理論、圣人觀念、倫理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考察和現代性反思,討論了詩人思想和詩學的直接關系,特別是對傳統的文道關系進行了理論思考。對劉勰、蘇軾、張載、王安石、曾鞏、李贄、章太炎、劉師培、朱自清等作了深入的個案研究,特別關注易學詩學的現代轉型,以及在繪畫、音樂等藝術門類中的表現。 比較全面而系統地論證了易學詩學的意、象、言體系,探究辨析了不同類型的審美方式與審美智慧,并試圖思考技術時代里的審美技術與易學審美方式的結合。將理性反思落實在自然之數與具身認知上,深刻理解易學詩學中的理性精神。走出詩學上的經驗主義,進入到了詩人的獨特的精神世界與思維方式中,也將儒學、理學與詩學之關系的研究進一步具體化,發現中國詩學與美學的內在邏輯,將中國詩學從與西方詩學的生硬比較中解放出來。
李瑞卿,1970年生,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指導方向為《易學與文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學院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曾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學院教授、文學院副院長、文學院學士委員會主任等職務。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理事、元代文學學會理事、元好問研究會理事。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2008年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集體)二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詩學與修辭學”“易學與詩學”“天文與詩學”“中西詩學與美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美學》《中國古代文學》《詩人易學與詩學》《文學理論》《中國詩學》《西方文論》《文心雕龍》《先秦諸子文藝觀》《天文與詩學》等課程。主持國家級、教育部、北京市教委項目多項,參與《中華文藝思想史》(明代卷)項目。著作:《中國古代文論修辭觀》《朱彝尊文學思想研究》,代表論文:《蘇軾易學與詩學》《楊萬里詩學的意象言關系》《天文數理遭遇物理幾何——關于清宮廷畫透視與筆法的反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