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前夕,明朝皇帝統治著全球約四分之一的人口、世界最大城市中的大多數、規模最大的常備軍,以及當時最繁榮的經濟體。通過與歐亞大陸諸政權之領袖的互動,明朝早期的皇帝與成吉思汗后裔爭奪成吉思汗王朝的遺產,樹立自己歐亞大陸施恩者(眾王之王)的形象,同時爭取草原及周邊地區統治精英的效忠,他們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明廷遠非與世隔絕,而是當時歐亞大陸東部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政治施恩中心。
美國歷史學家魯大維利用詔書、文臣奏議和詩歌等豐富史料,將明朝早期皇帝的統治置于歐亞大陸的廣闊背景下進行考察,提供了理解明代前期皇權統治的不同視角。
魯大維(David M. Robinson),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美國柯蓋德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講座亞洲研究暨歷史教授、富布賴特學術交流基金會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包括蒙古帝國史、明史、軍制史等。著有《匪徒、宦官與天子:明中期的政治叛亂與經濟暴動》《神武軍容耀天威:明代皇室的尚武活動》《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亂中求治:韓國理學家鄭傳道及其時代》等。
譯者簡介:祁逸偉,英文譯者,從事明清史研究。
翻譯說明/001 致謝/003 緒論/001 第一章 成吉思汗后裔世界里的權力之路/026 第二章 尋求控制權/077 第三章 明廷中的蒙古貴族/116 第四章 競逐成吉思汗的遺產/174 第五章 盟友與共通性/218 結論/263 參考文獻/289 索引/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