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以對經濟主義和還原主義的回避作為發展理論的基礎,因此,盡管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不斷發展變化,但其本質并未改變,即為了避免經濟主義和還原主義的可怕指責而盡可能的不與物質生產理論發生關系,以至于文化批判理論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聚焦于文化內在性而最終使得文化與其關涉的物質、經濟等因素相分離,其所形構的對文化高度的自反性理解的趨勢既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去經濟學化的后果,也是當代重建文化批判理論的原因。正是在此意義上,本書從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角出發審視各種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的實質性影響與限度,強調文化批判理論不能停留在上層建筑領域用文化解釋文化,而應從物質需要、客觀經濟與歷史必然性等角度形塑文化研究的未來。
緒論
第一章 從肯定物質生產方式走向研究文化生產方式
第一節 緣起:反思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模式與經濟決定論、還原論
第二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開掘文化能動性的進程
第三節 文化生產理論的三種詮釋路徑及其影響
第二章 從經濟主體走向文化主體
第一節 階級衰落與大眾興起
第二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中的大眾主體
第三節 文化主體:斯圖亞特·霍爾的文化身份理論及其影響
第三章 從反映經濟形態的意識形態理論走向文化的意識形態理論
第一節 作為中性考察對象的意識形態
第二節 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三種表述:以虛假意識批判為核心
第三節 文化與意識形態融合:放棄虛假意識批判
第四章 重建文化批判理論
第一節 重建文化批判理論的三種路徑
第二節 堅定文化批判理論與政治經濟學聯合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