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聚焦核能,并運用話語理論和話語分析的方法,以《人民日報》于1949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相關報道為依據,縱貫式地再現了核能的媒介話語變遷,向讀者展示了國之重器的形塑過程。本書將核能的媒介話語分階段呈現,按照時間順序分為五大階段,以此為依據討論了核能媒介話語的流變、特性與語言,以及核能話語變遷中的科技、媒介與國家。
總體而言,本書框架結構合理,論述引證規范,材料學術處理規范。相關表述較為平實客觀,無論對于該領域研究以及一般讀者了解相關知識都有參考價值。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問題意識
第三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核能科技、社會與話語
第一節 核能的社會性與風險性
第二節 語言轉向與話語的建構性
第三節 核能的話語形塑
第三章 作為方法的批判話語分析
第一節 批判話語分析:批判的還是分析的?
第二節 批判話語分析的資料搜集、分析層次與框架
第三節 本研究的資料搜集與分析策略
第四章 中國核能的媒介話語的分階段呈現以《人民日報》為例
第一節 1949~1963年:原子能問題上的兩條路線
第二節 1964~1977年:打破核壟斷與自力更生
第三節 1978~1990年:中國發展核電勢在必行
第四節 1991~2010年:從國之光榮到民族核電
第五節 2011年福島之后:中國核電的聲音更響亮
第五章 中國核能媒介話語的總結與討論
第一節 中國核能媒介話語的流變、特性與語言
第二節 核能媒介話語、國家與風險溝通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