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衛星研究領頭人傅晚明正為即將到來的中歐衛星導航合作計劃技術對接而準備,卻得知對接因為歐盟忌憚中國自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而擱置,2億歐元的投資打了水漂,失去外援的傅晚明衛星導航團隊,被迫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重新組建研發團隊迫在眉睫,以孟星高為代表的一眾青年科研人員,在此背景下加入項目組,幾個年輕人性格各異、各有所長,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1歲的年輕團隊,在歷經“造不如買”的社會思潮、頻率爭奪等危機挑戰后,逐一攻破了星間鏈路、導航時頻、國產芯片適配、原子鐘等世界性技術難題,并在最終建成全球第二大衛星導航系統,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