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軍事研究人員
深入剖析現代城市戰場復雜環境下坦克作戰的實戰寶典。本書以專業視角,從坦克技術設計缺陷到乘員訓練短板全方位解析,通過多個真實案例深度挖掘坦克在城市作戰中的正確運用之道與前車之鑒。是你在軍事研究領域不可多得的參考佳作,帶你領略現代戰爭中裝甲力量在城市戰場的風云變幻。
二、給軍事院校師生
一部軍事教學的生動教材。聚焦現代城市戰中坦克作戰,揭示坦克技術與人員訓練面臨的挑戰,以豐富案例為藍本,闡述正確運用坦克的關鍵要點。為軍事院校師生在教學、研究以及未來投身軍事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開啟坦克城市作戰研究新視野。
三、給軍事愛好者
想知道鋼鐵巨獸在城市街巷如何咆哮嗎?本書帶你走進現代城市戰中坦克的世界。從那些被放大的問題到扭轉戰局的關鍵,眾多真實案例讓你如臨戰場。揭開坦克在城市作戰中的神秘面紗,滿足你對軍事知識的渴望與好奇,不容錯過!
四、給歷史軍事迷
以史為鑒,洞察現代戰爭。本書回顧坦克在城市作戰中的經典戰例,分析背后隱藏的技術與人員因素。在歷史的長河中追尋坦克的城市作戰軌跡,為你呈現一場精彩絕倫的軍事知識盛宴,帶你領略軍事智慧與力量的碰撞。
前言
本書考察了坦克在城市作戰中的使用,F代戰場固有的威脅維度,放大了技術設計的缺陷和乘員缺乏城市作戰訓練的短板,以此為出發點,本力圖為正確運用坦克提供觀點啟示和前車之鑒。坦克不是一種要被扔進垃圾堆的老古董,即使是在城市街頭,坦克仍然是美國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78年到2000年,我在陸軍服役的大部分時間里,要么在裝甲部隊要么在負責支援裝甲部隊或機械化部隊的單位。我不一定能算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我對這個問題非常熟悉。作為一名M60A3坦克排排長,我親眼目睹過美軍在城市使用裝甲兵的條令規定和實際態度,即不要這么做。在我的三次德國之旅中,裝甲部隊很多時間部署在森林覆蓋的山上,俯風景如畫的山谷,但從未部署到城鎮和村莊。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擔心重型車輛的機械損耗,但即使是常規的防御計劃也沒有認真探討城市戰斗中的裝甲兵運用,大概是把這種作戰任務留給美軍步兵或德國人吧。面對大多數德國城鎮狹窄如迷宮般的街道,就連坦克手也認為自己的位置應該在野外。在和平時期,炮管撞到建筑物里、壓壞民用車輛、遭遇堵車等經歷,足以使坦克手在選擇一座城市作為戰場之前停下來。坦克就是要跑得快,打得遠,而在富爾達或法蘭克福的城區卻做不到這一點。
我們應用們的在種揮
以色列人在1973年中東戰爭中的經驗強化了這種認識。當以色列人在沙漠中取得驚人戰績之后,我們許多人都試圖效仿他們的程序和戰術。和以色列人一樣,坦克指揮官們也被鼓勵敞開艙門來迅速捕獲目標。我們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是以色列人用美國坦克和蘇聯制造的坦克交戰。然而,我們裝甲部隊中的大多數人都在用傳統方式思考,沒有把以色列人的經驗應用到城市作戰中。事實上,以色列軍隊在蘇伊士城的潰敗反而加深了我們的恐懼。從我當坦克兵和在偵察排任職以來,世界上許多重大事件已經顯示出在城市地形中成功運用裝甲兵的潛力。如果說我年輕時對在城市使用坦克是否明智還存在疑慮,那么現在我已經完全相信這一點。決定性戰斗兵種現在不僅僅是重要的,而且比以往更加重要。顯然,各國軍隊的各級指揮官也是這么想的,因為他們已經打破常規,把坦克投人到城市戰場。
在本書中,我努力將重點放在支撐武器的作用和功能上。這并不是一本如何戰斗的手冊,因為美國陸軍和其他軍種已經就這個問題發表了相關原則。我把這些材料留給讀者去找。研究不涉及機密材料。為防止混淆,防御一方的部隊用斜體表示。由于精確的戰損數據往往難以獲得,因此使用了最佳近似值。注解突出了特別值得注意的資料來源,如果讀者希望獲得進一步的資料。親身參與者和歷史學家仍在分析費盧杰之戰,因此,源材料是相對缺乏的。毫無疑問,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多的信息披露出來。不過,從這一戰例中收集關于裝甲兵運用的有用的觀點以供探討也并不算早。
感謝戰斗研究所所長蒂莫西·里斯上校,以及專題和編輯委員會的支持和意見。此外,感謝約翰·麥格拉思(JohnMcGrath)先生和馬特·馬修斯(Matt Matthews)先生提供的研究資料和他們在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沒有編輯,作家就不完整。我要感謝貝蒂·韋根德為這部著作所做的努力。
本書所表達的觀點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美國陸軍或國防部的官方政策或立場。
肯德爾·D.戈特
戰斗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