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狀元文章精選:歷史科舉考生考試 現代白話文
定 價:¥69
中 教 價:¥41.40 (6.00折)
庫 存 數: 35
科舉制度是隋唐至清以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自隋煬帝時始置進士科,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廢止科舉考試為止,在中國歷史上存續了一千三百多年。歷代有諸多學子參與鄉試、會試、殿試等各級考試。其中,殿試高中第一名者便稱為狀元。朝廷通過殿試策問,提出有關經義或政事等問題,以簡策問難,征求對答,用來考察應試者的學術水平和對國家政務的理解能力。本書精選歷代狀元文章,匯編成集,將繁體字化為簡體字,異體字改為通行簡化字,根據現代標點符號用法統一進行了標點,方便讀者閱讀這些殿試文章,汲取知識。
1、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漫長的一千多年歷史中,狀元及第是無數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終身理想。通過閱讀狀元文章,感知時代背景下士人們的學術水平和治國思想。2、透過這些文字,感知中國歷代狀元對經典解釋、國家事務、甚至于自然知識的看法,了解不同時代的治學風尚、出題人員對經典或實務的見解,也可以看到考生們的真實想法,在歷史研究上具有重大意義。3、各種具有真知灼見的狀元文章,名家所選批的范文常常流傳很廣,可以幫助今天的學生們提升作文技巧,了解一個時代的文風和思潮。4、封面特種紙,手感細膩;內文雙色印刷,版式清晰,閱讀暢快;隨機附贈精美文藝狀元書簽。
科舉制度是隋唐以來以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自隋煬帝時始置進士科,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考試為止,在中國歷史上存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經過歷代沿革,諸多學子通過鄉試、會試、殿試等多級考試,殿試高中di一名者,便稱為狀元。殿試題型經過了一個從策問到詩賦,再由詩賦轉回策問的變化過程,文體也經歷了從駢文到律賦、律詩,再到散文的變化過程。北宋時期,在王安石變法以后,廢除了詩、賦、論三題,取而代之的是重視現實的時務策論。通過殿試策問,提出有關經義或政事等問題,以簡策問難,征求對答,用來考察應試者的學術水平和對國家政務的理解能力。狀元殿試卷的內容博古通今,包羅萬象。其中有對歷史典故、時事政務,甚至是天文、地理等自然知識的見解。但其形制決定了它側重于政事的特征,展現了對當時政治的關注,對儒家傳統之學的研究。文章中多是對歷代興衰經驗、教訓的解析,對社會上一些不公之事的無情揭露等,字里行間充溢著中國古代優秀士子的報國熱情和滿腔豪氣。尤其是在國家艱難時刻,某些狀元的殿試卷,更是慷慨陳詞,不乏治國、安邦的良策,體現了他們的卓絕才能、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歷代狀元的殿試卷不僅是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更是一部凝結了政治智慧和愛國為民思想的歷史教科書。書中收錄了26位狀元的文章,通過篇章開篇的人物小傳,考查他們的生平,可以了解到不是每一位狀元都非常輝煌、官運亨通。因為命題作文和平時的寫作有所不同,在考場上所寫的作文要有一定的規范性,并且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所以通過對狀元殿試卷的研讀,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這些人具有深厚的文學素養和功底,具備相當的文章才華和經史造詣,從中得到啟發。文后附文學常識,總結文章中出現過的文學基礎知識,希冀讀者可以開拓思維、培養情感,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本書將這些文章匯編成集,將繁體字化為簡體字,異體字改為通行簡化字,根據現代標點符號用法統一進行了標點。因為時間間隔越遠,輯錄內容的難度就越大。唐宋時期留存的資料較少,明清保存的較為完整,獲取較容易。因此書中選取的篇目亦有所區別。編者希望能通過這小部分的文章,來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概貌,以便讀者閱讀欣賞。由于編者能力有限,難免有疏漏之處,還望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牛宏巖: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文學。曾在中國文化論衡、雨露風等期刊發表《映日荷花別樣紅<聊齋志異>女性意識分析》《大曲<薄媚>新考》多篇文章。工作后,主要從事古代文學典籍整理和點校工作。
吳師道殿試題 唐大圣則天皇后武則天 002狀元殿試卷 吳師道 006張柬之殿試策問 唐大圣則天皇后武則天 016賢良方正科第一名殿試卷 張柬之 018賈稜殿試題 唐德宗李適 026狀元殿試卷 賈稜 026宋庠殿試題 宋仁宗趙禎 031狀元殿試卷 宋庠 031黃裳殿試策問 宋神宗趙頊 034狀元殿試卷 黃裳 035王十朋殿試策問 宋高宗趙構 047狀元殿試卷 王十朋 048陳亮殿試策問 宋光宗趙惇 073狀元殿試卷 陳亮 074文天祥殿試策問 宋理宗趙昀 084狀元殿試卷 文天祥 086吳伯宗殿試策問 明太祖朱元璋 112狀元殿試卷 吳伯宗 113曾棨殿試策問 明成祖朱棣120狀元殿試卷 曾棨121商輅殿試策問 明英宗朱祁鎮 144狀元殿試卷 商輅 145吳寬殿試策問 明憲宗朱見深 154狀元殿試卷 吳寬 155錢福殿試策問 明孝宗朱祐樘 165狀元殿試卷 錢福 166楊慎殿試策問 明武宗朱厚照 175狀元殿試卷 楊慎 176楊維聰殿試策問 明世宗朱厚熜 186狀元殿試卷 楊維聰 188茅瓚殿試策問 明世宗朱厚熜 197狀元殿試卷 茅瓚 197趙秉忠殿試策問 明神宗朱翊鈞 204狀元殿試卷 趙秉忠 205文震孟殿試策問 明熹宗朱由校 213狀元殿試卷 文震孟 215史大成漢人殿試策問 清世祖福臨 223漢人狀元殿試卷 史大成 223
韓菼殿試策問 清圣祖玄燁 230狀元殿試卷 韓菼 231戴衢亨殿試策問 清高宗弘歷 238狀元殿試卷 戴衢亨 239錢棨殿試策問 清高宗弘歷 249狀元殿試卷 錢棨 250陳繼昌殿試策問 清仁宗颙琰 257狀元殿試卷 陳繼昌 260洪鈞殿試策問 清穆宗載淳 267狀元殿試卷 洪鈞 269
張謇殿試策問 清德宗載湉 276狀元殿試卷 張謇 278劉春霖殿試策問 清德宗載湉 285狀元殿試卷 劉春霖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