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導演藝術教程》是國內第一部系統化導演教學與創作訓練的專業教材。將復雜的導演敘事提煉成五大教學重點模塊,按照理論講授、片例研究、學生創作分析與問題總結的四大教學程序依次梳理成章,使導演教學按步驟、分階段地不斷深入,體現立足當下、放眼世界的國際化影視教學視野與敘事理念。
寫在前面的話
第一章 單(長)鏡頭敘事
第一節 單(長)鏡頭敘事的核心理念
一、作為電影理論的長鏡頭
二、作為導演敘事的長鏡頭
第二節 單(長)鏡頭敘事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一、推進人物關系的長鏡頭
——美國電影《好家伙》“約會女友”長鏡頭段落分析
二、超現實主義的長鏡頭
——日本電影《雨月物語》“重逢亡妻”長鏡頭段落分析
三、善于詮釋情感的長鏡頭
——美國電影《畢業生》“學成歸來”長鏡頭開場段落分析
四、塑造人物性格的長鏡頭
——美國電影《蛇眼》“故事開場”長鏡頭段落分析
五、觀照、審視歷史的長鏡頭
——中國臺灣電影《悲情城市》“生子”、“入獄”長鏡頭段落分析
六、構思拍攝第一輪單(長)鏡頭敘事作業(90秒)
七、“單(長)鏡頭”學生作業案例分新
★案例一《另一半》
★案例二《再也不見》
第二章 視聽化的人物出場
第一節 “人物出場”的核心理念
一、“出場”與“出現”
二、“人物出場”的方式與功能
第二節 “人物出場”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一、多側面展露人物特質的出場
——美國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里昂的出場分析
二、細節帶動人物出場
——中國內地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米蘭的出場分析
三、視昕語言勾勒人物出場
——美國電影《蝙蝠俠》中小丑的出場分析
四、刻畫人物身份的出場
——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辛德勒的出場分析
五、表現人物與環境關系的出場
——意大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中父親的出場分析
六、“人物出場”學生作業案例分新
★案例《心事》
第三章 推動敘事的視覺化細節元素
第一節 “細節”的核心理念
一、電影是“細節”的藝術
二、電影敘事中“細節”的要旨
第二節 “細節”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一、連接時空的“海洋之心”
——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細節分析
二、以草帽制造殺人懸念
——日本電影《人證》的細節分析
三、以繩索反映人物性格
——美國電影《奪魂索》的細節分析
四、一把左輪手槍制造“迷宮式”的人物關系和懸念
——美國電影《血迷宮》的細節分析
五、從玩具上升為一種意象
——德國電影《鐵皮鼓》的細節分析
六、構思拍攝第二輪“細節”敘事作業(3-5分鐘)
七、“細節”學生作業案例分析
★案例《鞋子》
第四章 推動故事并吸引觀眾的懸念
第一節 “懸念”的核心理念
一、何為“懸念”——希區柯克的“麥格芬”
二、“懸念”的敘事機制——關于炸彈的故事
三、電影化敘事中的“懸念”——組織敘事與調動情緒
第二節 “懸念”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一、信息不對稱制造懸念
——美國電影《美人計》“竊取情報”段落懸念分析
二、重復細節推進懸念
——中國內地電影《鬼子來了》“地窖求救”段落懸念分析
三、視昕手段營造懸念氣氛
——美國電影《西北偏北》“曠野危機”段落懸念分析
四、多重手段設置復合懸念
——英美聯合攝制電影《桂河大橋》“炸毀大橋”段落懸念分析
五、構思拍攝第三輪“懸念”敘事作業(5分鐘)
六、“懸念”學生作業案例分新
★案例一《奧特曼》
★案例二《搭錯車》
第五章 具有敘事意義的結構語言
第一節 “結構”的核心理念
一、視點
二、轉場方式
三、時空邏輯
四、小結
第二節 “結構”導演手法經典案例
一、單線時空交叉結構
——英國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敘事結構分析
二、單線套層結構
——英國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敘事結構分析
三、單線多重套層結構
——美國、意大利聯合攝制電影《美國往事》開場段落結構分析
四、單線板塊式結構
——德國電影《羅拉快跑》敘事結構分析
五、多視角回環套層結構
——日本電影《羅生門》敘事結構分析
六、非線性多視角結構
——美國電影《低俗小說》敘事結構分析
七、構思拍攝第四輪“結構”作業(5-7分鐘)
八、“結構”學生作業案例分析
★案例一《檸檬與花》
★案例二《漫長的早晨》
附錄 優秀獲獎學生短片拉片分析
附錄一 獲獎短片《盼》拉片分析
附錄二 獲獎短片《叮叮》拉片分析
后記故事一 不期而至的“相約”
后記故事二 導演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