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跡文物的內涵極其豐富,涉及諸多層次,《讀懂中國:遺跡文物中的國學》將其分為山川名勝、文化遺跡、器物工藝等三個方面,精選出115個辭條,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敘述,每個辭條之外,還有“相關閱讀”來輔助,讓讀者在最生動活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品讀遺跡文物的來龍去脈,品味貫穿古今、綿延不絕的國學風情。
跨過歷史的長河、歷經千年的演變,風土人情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趣味,更是一門學問可以研究,也是一種文化需要了解和品味。 讀懂遺跡文物,就是讀懂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要旨與精髓,讓你在最生動活潑的日常生活中,明了中華遺跡文物的來龍去脈,品味那些博大精深且又綿延不絕的國學風情…… 遺跡文物,是我們看得見的最真切的歷史見證,是我們感受文化的最深刻的表征,它們默默地連接著傳統與現代,透過這一個個鮮活的存在,我們能窺見的是那傳統文化中的無上妙趣。
山川名勝
1 “中國”的由來
相關閱讀:支那與震旦
2 古人用“四海”稱呼中國
相關閱讀:六合、八荒的具體意思
3 古九州是怎樣劃分的
相關閱讀:“華夏”的由來
4 省、縣的來歷
相關閱讀:鄉的由來
5 歷史上的“楚河漢界”
相關閱讀:項羽怎會“無顏見江東父老
6 “夜郎”在哪里
相關閱讀:“扶桑國”的地理位置
7 “臺灣名”與“臺灣人
相關閱讀:四川為什么叫“天府之國”
8 “三秦故地”陜西
相關閱讀:三晉的來歷
9 “香港”名稱的由來
相關閱讀:“澳門”名稱的由來
10 涇渭清濁的演變
相關閱讀:長江名稱溯源
11 黃河咋又叫“九曲黃河”
相關閱讀:“黃河”名稱的由來
12 東西南北中京
相關閱讀:遼國五京
13 北京作過哪些朝代的首都
相關閱讀:“十朝古都”西安
14 “重見天日”的樓蘭
相關閱讀:東方“龐貝” 尼雅遺址
15 酆都因何咸“鬼城”
相關閱讀:真有主宰地獄的閻羅王嗎
16 古代“三山五岳
相關閱讀:石鐘山名稱的由來
17 “東海”和“南山”
相關閱讀:古代的生日與祝壽
18 東山再起的“東山”
相關閱讀:人才輩出的陳郡謝氏
19 道教名山有哪些
相關閱讀:十大洞天是哪些
20 花果山的原型
相關閱讀:《西游記》有史實根據嗎
21 梁山泊的原型
相關閱讀:《水滸傳》中人物的諢號的寓意
……
文化遺跡
器物工藝
漁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一件一件地全都給他們說了,他們都驚奇感嘆。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的家里去,都拿出酒飯來招待他。漁人在洞里停留了幾天,才告辭回去。洞里的人囑咐他說:“不能對外面的人講這里的情形呀。”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經過的路,處處做上標記。漁人回到郡里,到太守那里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去,尋找先前做好的標記,竟然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找到那條道路。
一千多年來,有人指責這桃花源是作者陶淵明筆下虛構的“烏托邦”,但也有人指出桃花源確有其原型所在。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在湖南桃源縣西南。這里依山傍水,景色絢麗,松竹垂陰,與桃花源的描寫很有些相似。唐朝時,人們開始在這里建造寺觀,宋代時更加興盛,并建造了漁人遇仙的“延請樓”,元末毀于戰火。清朝時,這里又修了“淵明祠”,并順著山勢以陶淵明的詩文命名建造了觀、祠、亭、洲,諸如“桃花觀”、“集賢祠”、“躡風亭”、“探月亭”、“水源亭”、“纜船洲”等。
另有專家指出,《桃花源記》描繪的那副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勞動、平等自由的美好的生活圖景,是切切實實地當時生活在武陵地區的苗族社會的寫真。
《苗族簡史》載,武陵地區的苗人很早就開始了“鐵犁牛耕”的農業生產方式,出現了自耕農的私有制。但由于生產力還比較低,所能提供的剩余生產品極少,因此,還產生不了突出的富戶和顯貴人物”,呈現出了沒有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的社會現象:“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如此世外仙境一般的苗家社會,初當做“異聞”傳播。
……